第十六章 (第3/3頁)

“這就是家族歷史。”柯基不悅地說。

“好了,柯基!超過一百二十五個世代!根本沒人能記住。”

“卡胡納們都能記住。”柯基毫不退讓地說。

“聽上去,你倒是相當維護卡胡納們。”艾伯納說。

“在背誦家族歷史這方面,我的確維護他們。”柯基答道。

“但這是個胡說八道的神話傳說。”艾伯納輕蔑地拍了拍原稿。

“這是我們的史書,”柯基說,把文稿緊緊地摟在胸前,“《聖經》是你們的史書,而這些回憶錄是我們的。”

“你居然如此大膽!你還想問我什麽時候能當上牧師!”

“為什麽,黑爾牧師,我們一定要嘲笑自己的史書,而老是得尊重你們的?”

“因為我們的史書——雖然你的叫法十分不妥——是上帝的神聖話語,而你們的史書只是一堆傳說罷了。”

“‘生兒育女’那篇跟卡胡納的回憶相比,又有多少可信度呢?”柯基反駁道。

“可信度?”艾伯納駭然張大了嘴巴,他吃驚不小,心頭火起,“一本是上帝用神聖的話語啟發我們,而另一個……”他輕蔑地停頓了一下,決絕地說,“上帝,你居然將它們相提並論?”

“我認為《舊約》中有大量內容只不過是卡胡納們杜撰出來的而已。”柯基堅決地說。為了報復艾伯納的傲慢無禮,他又用自信的語氣說,“告訴我,黑爾牧師,難道你心裏不覺得以西結其實就是位卡胡納嗎?”

“你最好走開。”艾伯納厲聲說,語氣冷冰冰的,然而他又為責備這個小夥子感到一絲羞愧,於是艾伯納用胳膊摟住柯基的肩膀,指著海灘上的一艘獨木舟說:“柯基,”他平靜地分析道,“有一點是肯定的,你必須明白,那樣的一艘獨木舟沒法載著五十八個人走上三十天,尤其是從塔希提那麽遠的地方。”

柯基挪了個地方,好看到拉奈島和卡胡拉威島之間那片一路向南的寬闊銀色水域。

“黑爾牧師,你還記得那片水域的名字嗎?”

“他們不是叫它科阿拉・伊・卡希基嗎?”艾伯納回答。

“你可曾聽說過,卡胡拉威島那個地方有個名字?”

“沒有。”

“那個點同樣也叫科阿拉・伊・卡希基之地。你知道科阿拉・伊・卡希基的含義嗎?”

“這個,”艾伯納思考著說,“‘科’的意思是‘這個’;‘阿拉’意為‘道路’;‘伊’是‘通向’,我不知道‘卡希基’的含義。”

“你可知道,我們發‘科’的這個音,南邊的人發成‘塔’。這下‘卡希基’的意思明白了吧?”

艾伯納極不情願地弄懂了那個詞,‘卡希基’原來是現代人的以訛傳訛。

“塔希提,”他輕聲說道,“通向塔希提之路。”

“是的,”柯基說,“如果你從拉海納起航,通過科阿拉・伊・卡希基海峽,在科阿拉・伊・卡希基之地調整航向,就能抵達塔希提島。我的祖先經常這樣航行。乘著獨木舟航行。”說完,自豪的年輕人離開了。

然而艾伯納不願意接受這個說法,他詢問了很多夏威夷人,證實了‘卡希基’這個詞並不是塔希提島的意思,而是可以表示任何遙遠的地方,這令他大為滿意。於是艾伯納在給耶魯大學的手稿中加上了自己的注解:“科阿拉・伊・卡希基可譯為‘通向遙遠之地的路’或者‘遠方’。”接下來,仿佛為了證明艾伯納的正確似的,一個暴風雨之夜,克羅羅的那艘“塔希提”號上的夏威夷船長喝得大醉,自己待在船艙裏,任由這艘渡過了多少驚濤惡浪的老船撞上了拉海納岸邊的礁石,然後就爛在那兒了。夏威夷人在自家門口的海面上都駕不了船,別說穿越遠洋了——這便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