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自忍饑挨餓的村莊而來 第一章

公元817年,波拉島的塔馬圖阿六世和弟弟特羅羅逃往“北方的哈瓦克島”,要在那裏開創新生活。與此同時,中國北部正遭到一股韃靼族侵略者的鐵蹄踐踏。這些殺人不眨眼的韃靼人馬術精湛,野蠻驍勇,勢不可擋,而華人卻是生性怯懦文弱,與敵人抗衡無異於螳臂當車,況且有時也只是裝裝樣子罷了。一番苦戰後,京城失陷,沿海重鎮也放棄了抵抗。大勢已去,韃靼人長驅直入,要落地生根了。

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國腹地的中原地區,因為韃靼人覬覦的正是那裏的肥沃土地和富庶城市。到了公元7世紀中葉,他們派遣一支人馬南下,大舉進發距京城三百五十公裏、位於黃河以南的今天的河南省。其時,在河南地界上生活著一個歷史悠久的族群,雖然沒有特定的名稱,但他們與毗鄰的各個族群大有分別。這些人身材更高大,性格更內向。他們使用純正的古語,並未沾染當時的浮華之風,尤擅農耕技術。韃靼鐵騎侵犯到其北部近鄰,後者竟恭順地接受了敵人的占領,使這個族群從此飽經苦難。下面將講述他們的故事。

公元856年,山村務農的查太中對妻子玉梅起誓:“咱們決不能把這些好地拱手讓給蠻夷!”查太中又高又瘦,長相英武,顴骨很高,一頭濃密的黑發老是亂蓬蓬的。

“你又有何辦法?”妻子反駁,這個話不多但心眼兒聰慧的女人在嫁給查太中的二十三年裏,可沒少聽不著邊際的大話,大多數也就那麽不了了之了。

“我們會抗擊敵軍!”查太中說。

“用稻草當武器嗎?”玉梅不耐煩地問。她是個瘦小柔弱的女人,一臉苦相,可日子過得這麽艱難,玉梅根本沒力氣抱怨什麽。玉梅的父親也曾充滿希望,用他這輩子見過的至美之物給女兒取名——那是一枚閃閃發亮的吊墜,鑲嵌在有錢人的珠寶上。不幸的是,女兒的相貌卻不爭氣,配不上代表翠玉和梅花的“玉梅”二字。然而,玉梅所擁有的天分卻比美貌更有用:她對過日子的看法非常實際,不抱任何幻想。

“這麽說,你決心要去殺敵?”她問道。

“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丈夫慷慨激昂地又說了一遍,以為這麽一誇口,他的田地便固若金湯了。

那些田地根本算不上什麽好地,放在其他國家,根本不會有人覺得這種土地值得捍衛。中原地區雖然坐擁千頃良田,可農民查太中卻一分一毫也沒占著。豫中山區有些勉強可算作耕地的亂石堆,他那三畝薄田便是在這種地方。田邊沒有活水,只能靠老天爺下雨,賞個一星半點兒,田裏也結不出多少東西。幸虧查太中一年到頭勤勤懇懇地侍弄,這塊土地竟然養活著一家九口人:老婆玉梅、經歷過不少戰亂的老母親,還有六個孩子。日子過得算不上好,因為查太中養不起雞鴨,只有兩口豬。可比起山溝裏的大部分農家來說,也不算太壞。

就算韃靼人當真能找到這片圍著高墻的村莊,該拿它怎麽辦還是個難題。除了麥穗上已經長出來的糧食外,幾乎一丁點兒口糧也擠不出來。如果他們搶走得太多,這村子就要全餓死了。然而查太中和他的朋友們堅信,韃靼人已經在京城吃甜了嘴,一定會闖進這座古老的村落。於是農民們開始每天夜裏聚到一塊兒開會,地點就設在這夥人中腦子最靈光的靖將軍的農舍裏,大家謀劃著怎麽保衛家園。官府現在可指望不上了。

這位名字叫作“靖”的,當然不是真的將軍,而是一位壯實的紅臉膛的遊民。有一天,他正好遊蕩到京城,而皇上的手下又恰好急需一支軍隊。就這樣,靖被收編到軍中湊數。可仗打久了,他發現自己挺喜歡軍隊生活,這個想法可不足為外人道。戰爭打來打去全是白費,因為韃靼人一下子就攻占了靖駐紮的地方。於是他便解甲還鄉,回到那幾個實心眼兒、死腦筋的同伴身邊去,成年累月地講些在北方打仗的故事給大夥兒解悶。

“我們在這裏,還有這裏,布置人馬。”靖胸有成竹地提出。他是個勇敢的男人,人家說他是“白天跑馬四十裏,夜裏殺敵三千名”。靖長著一張剛毅的寬臉膛,在這個臨時作戰計劃結束後的很多年裏,靖還有不少壯舉彰顯了他的非凡毅力。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其實只是個愛吹牛的家夥,可男人們甘願尊稱他為將軍,唯他馬首是瞻。

“韃靼人會從這條路靠近咱們村。除非這個將軍是個糊塗蛋,否則絕不會挑別的路線。”

靖將軍的戰略還沒來得及得到驗證,村裏便大禍臨頭了。作惡的是他們那比韃靼人要可惡得多的老對手。這鬼天氣怎麽盼也不下雨,灼熱的太陽在黃銅色的天空中無情地炙烤著。剛開春不久,禾苗便都枯死了。到了盛夏時節,連喝的水都貴得嚇人,買也買不到。嬰兒終日啼哭不止。家裏有老人的農戶開始琢磨年邁的父母怎麽還不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