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自忍饑挨餓的村莊而來 第一章(第2/6頁)

農夫查太中和老婆玉梅已經熬過了四次饑荒。他們知道,要是能勒緊褲腰帶,只吃草根和從森林裏挖來的嚼不爛的植物根須,一家人總能熬過去。可今年的饑荒來得太兇猛,到了夏天,村裏大部分人家要不跑路,就得死在幹旱酷熱的山溝裏。於是,查太中和老婆挑了個日頭最毒的日子,從村裏那條快給曬沒了的小河裏挖出幾塊泥磚堵住自家門口。他們封死大門,再用兩根黑乎乎的樹棍交叉著擺在門口。房子還沒完全封死的時候,查太中走進屋裏,最後稱量了一遍那一小口袋種子,待到來年回家,這將是全家人賴以生存的命根子。他在手裏掂了掂,安慰著憔悴困頓的家人說:“這些種子鎖在屋裏。等咱回來種。”

說完,他爬墻出屋,快手快腳地把門口封死了。一切弄妥,查太中心裏難過極了。他背過身去,領著全家人走出大山坳裏的小村子,踏上大道。整整七個月裏,他們在中國大地上顛沛流離,到處乞食,不放過任何一點泔水。夫妻二人千方百計地維持著,不把閨女們賣給那些屋裏有糧的老頭。查太中和玉梅曾有過兩次類似的流浪經歷,並把孩子們一個不少地全都帶回了家,他們覺得這次也沒問題。長路漫漫,前途未蔔。查太中起程時曾信誓旦旦地說:“不出七個月就回來了,全家人都回來。”可這一次,玉梅心裏有些發虛。查太中注意到,老婆總是不分晝夜地把兩個俊俏的閨女緊緊拉在身旁。

讓查太中一家放心的只有一件事:在外流浪時,他們絲毫不用擔心家裏的房子。沿路的劫匪可能害死他們;城裏的奴隸販子可能會拐走他們的女兒;當兵的見到流浪的,也許會不由分說把一家人全殺光;任何一家人都有可能被貪官汙吏騙得賣身為奴。可在中國,誰也不會闖進一座門口糊了泥巴、叉了兩根樹棍的房子,因為連傻子都知道,除非遊子歸家時房子毫發未損、種子安然無恙,否則大家的性命——不光是房屋主人一家的生命——可就都保不住了。所以查家人到北方逃難,為了一口吃食拼得山窮水盡的時候,他們的房子倒是固若金湯。

公元856年的秋天,河南北部邊界上的某城。農民查太中面對著強大的誘惑,就快要頂不住了。那地方雨水充沛,收成喜人。查家人連續幾個禮拜趁夜跑到收割過的麥田裏,手腳並用地爬著搜尋那些連蝗蟲都沒能找到的零散麥穗。幾番刨挖後,他們竟能翻撿出一星半點兒的麥渣權且充饑。玉梅用一種中間有氣孔的淤泥加上些青草將這些碎末燒熟,再加上一只死了不算太久的鳥。這樣做出來的一鍋東西還不算太壞。

然而接下來的整整四天,饑腸轆轆的查家人搜遍一切可能的地方,卻連一星麥穗渣、一只死鳥也沒尋到。這時,一家富戶的仆從來到查家人過夜的樹下,手裏拿著一包剛出鍋的糕點,陣陣香氣竄進快餓瘋了的查家小孩的鼻孔裏,味道跟玉梅過去給他們做的一模一樣,那仆從懶得廢話:“我家老爺想買你的大閨女。”

這時候的查太中已經餓壞了,他不由自主地認真起來,問道:“他是要自己留著她嗎?”

“可能留一陣子吧。”那仆從說著,把點心包揉得沙沙響,“可早晚他得把大多數娘兒們都送進城裏。”

“他出多少錢?”查太中可憐巴巴地問。

那仆人松了口氣,慷慨地說:“點心,加上足夠吃到開春的糧食。”

“過一個時辰你再回來。”查太中說。那人轉身,把飄著香味兒的糕點袋子搖得嘩嘩響。查太中把全家人都叫過來,並不隱瞞:“地主說要買翠蘭。”

玉梅知道早晚會有這一天,她把那一聲不吭的女孩拉過來,用兩只骨瘦如柴的膝蓋夾住她,問:“就沒別的法子了嗎?”

“一點兒麥渣也找不到了。”查太中氣餒地說,“快入冬了。這回咱們能帶一個孩子回家就算走運了。”

玉梅並沒有沖丈夫發火,她知道自己也拿不出什麽好辦法。全家人馬上就要同意賣掉翠蘭——美麗的蘭花——恰在此時,他們聽到一聲口哨。有個陌生人吹起了一段長長的旋律,那熟悉的哨音是他們村所特有的,別處很少知道。

“外頭是誰呀?”查太中喝道。

來人認出鄉音,喊道:“我是靖將軍!”並馬上跑了過來。那漢子的方臉餓得慘白,可跟當年一樣,還是興沖沖的。

“今年的饑荒你怎麽過的?”他扯著大嗓門兒問道,“我過得可不怎麽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