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起千古爭議的“劫寨之敗”(第4/4頁)

可是諸位看官你想,那宗望一心想拿下汴京城,這次一入宋境,情報工作就做得相當好。加之種師道抵京後,京城防衛有了保障,已開了一些城門,供百姓出入謀生。那金軍的哨探,就更容易混進城來。結果,宋軍的劫營計劃,只瞞住了負責城外防守的種師道,卻瞞不過金軍的哨探,甚至連偷襲部隊具體的出發時間都被探知了。

金軍大營那一邊,早做好了準備,只等宋軍來送死。三座大營四周,挖了不少陷阱、濠溝。此外,還有鐵騎數萬,都藏在營外。就在先鋒王通率敢死隊沖進第三座大營時,只聽一聲號炮響起,登時箭如雨下,金軍伏兵從四面躍起,鋪天蓋地般殺來!

五百宋軍壯士雖然是抱定了有去無回的決心,怎奈夜幕下連辨別方向都難,更談不上殺敵了。一擡腳,就紛紛滾落陷阱和濠溝。僥幸活著的也有一半以上身負箭傷。

西兵將領陳開不幸中箭身亡,另一位將領楊可勝馬墜濠中,被金軍俘獲。

先鋒王通見戰也無益,只得率三百名殘部,拼死殺出大營。出得營來,只見主帥姚平仲正率領後續的萬余人馬,在與數倍的金軍激戰。那小將姚平仲魯莽是魯莽,在生死關頭卻也不含糊,已是遍體帶傷、力不能支了,還想率軍殺進大營去接應前鋒。

小姚將軍一看王通血人似地逃了出來,知道前軍已全然失敗,不由長嘆一聲道:“我有負聖上所托,還有何面目回去見李、種二將軍?”說罷,猛抽了胯下青騾兩鞭,竟然單騎向京西的板橋方向去了。——他跑了!

可憐萬余精銳宋軍,被金軍伏兵一頓亂砍,支持不住,潮水般地朝後退去。漸漸地退到了京城腳下,眼看就要全軍盡沒。

據李綱回憶,這天半夜時分,欽宗派宦官送來了親筆手諭,說是:“平仲已舉事,將成大功,卿可率行營司兵馬,出封丘門為之應援。”

李綱看了條子,心裏叫苦:小姚提前偷襲和增援之事,事前並未做策劃,現在黑燈瞎火的,如何去集合行營的幾萬人馬?他立刻寫了一個手劄,講明自己在病中,倉促間無法調集軍隊。可是,就在須臾之間。宦官前後來了三撥,以軍令逼迫李綱趕快調兵。

李綱不得已,只得連夜調集手下的左、右、中三軍,忙了小半夜,至黎明時分,大軍才出了封丘門,來到城外的天駟監。

李綱把三軍分別做了部署,中軍埋伏在城門東北,左右兩軍駐紮在景陽門一帶,都是為接應姚平仲做準備的。如果姚平仲傳回消息說“得手了”,三軍立刻作為第二梯隊沖上去;如果萬一失敗,則可接應姚部安全回城。

可是等李綱把軍隊布置好了之後,只見偷營不成的宋軍潰兵漫野而來,遠處大隊金軍追趕過來,揚起漫天黃塵!

京城又要重陷危機!

好在李綱還能穩得住,他似乎早有心理準備。先抽出一部分兵力,分別去幫助範瓊、王師古解圍。主力部隊則進至幕天坡,與金兵展開激戰,斬獲頗多。金軍被李綱打得暈頭轉向,稍做休整後才緩過神來,又集中力量攻擊守城的中軍。

李綱再次組織反擊。他親率將士登城抵抗,命令禁軍神箭手一頓猛射,逼退了攻城的金軍。當晚,他沒回家,就住在了城外的軍營裏。“姚平仲劫寨之敗”這件事,到此也就告一段落。姚平仲只身逃跑,隱身江湖,多年以後才浮出水面。

劫寨奇謀大敗虧輸。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宋軍慘敗後的潰散之勢,被李綱迅速穩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