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血戰(第3/7頁)

“他們定然在靜海寺挖坑道!”祥厚判斷。

一旦了解掘進方向,城裏就可以往地下挖洞、灌水,以防地雷爆炸。清軍的對策也像武昌等城市所做過的那樣,叫盲人把耳朵貼在地上聽動靜。但對清軍不利的是下雨了,而且下得很大,雨聲妨礙了盲人敏銳的聽覺。

譚七等人在城裏的破壞活動越來越激烈。

而城外,太平軍做了幾百個真人般大小的紙人,讓它們騎在馬上,夜間朝南門奔馳。從聚寶門外到雨花台一帶,駐有太平軍大部隊。現在還往那裏增調大批兵力——城內看到城外的動向,做了如此推測。

“他們把重點放在南邊,應當防備聚寶門、雨花台方面的敵人。”清軍大體做了這判斷,但沒有最終定論,靜海寺的動向令他們十分擔心。祥厚和陸建瀛一向不睦。前面說過,祥厚曾和布政使祁宿藻聯名向北京遞送彈劾陸建瀛的奏文,所以二人是冤家對頭,溝通起來當然不順暢。

大概是上了紙人馬隊的當,西城清軍已向南移動。西城有獅子山、盧龍山、清涼山等許多丘陵,對城外情況可以看得很遠、很清楚。獅子山雖有炮台,但大概由於先前用了過多的炮彈,現在倒是非常節省。笨拙的清軍無法在夜間移動,但又覺得必須要移動,猶豫不決,欲動又止。紙人馬隊起碼亂了城內守軍的情緒。三條坑道已挖到城墻腳下,預定二月十日早晨爆破。

二月十日清早,陸建瀛來到儀鳳門會見祥厚,他主動來,這倒是難得。

“看情況賊已轉到南邊。我想昨夜情況你也看到了。大批馬隊已轉移到我防守的聚寶門,還請增調兵力去聚寶門。”陸建瀛來訪就是為了這事。

“我確實看到了。不過,靜海寺也令人可疑,這邊警備不能疏忽。究竟能調去多少援軍,等我和幕僚們商量後再決定。”

“希望能盡可能多調一些人。”說罷,陸建瀛坐上四人轎,準備回去。那是乘綠呢大轎,總督的數十名衛隊緊跟在轎子後面。

這一行人剛離開不久,地雷就爆炸了。城墻磚一下子飛上天空,又像雨水般落了下來。“磚雨”就是沖鋒信號。

“前進!”太平軍開始沖鋒。

“不行!只聽到兩次爆炸聲!等一等!”——當司令部發出這一指示,為時已晚。先頭部隊已爬上崩毀的城墻,向前沖鋒了。

為盡量擴大突破口,坑道在半中間分成三條。在三條坑道裏都放上地雷,使它們同時爆炸,起碼能炸開一個十多米寬的突破口。耳朵尖的人聽到兩次爆炸聲,其間隔極短,一般人則只聽到一聲。貴縣出身的炸藥專家魯國進感到懷疑。突破口太窄,寬度只有兩丈。換言之,有一顆地雷會延遲爆炸。

儀鳳門外的太平軍司令官是林鳳祥。他急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但願是顆臭地雷!”他心裏祈禱。

魯國進和了解土營(工兵部隊)情況的人也在祈禱。傳令兵從靜海寺跑到儀鳳門的速度是有限的。如果導火線中途滅了,或是地雷本身有問題,那真是萬幸。若只是推遲爆炸,那將造成一場大悲劇。

然而最終,發生了最壞的情況。第三顆地雷推遲爆炸,而當時太平軍正向儀鳳門蜂擁前進。

悲劇性的爆炸聲驚天動地,把士兵們連同磚塊一齊掀到半空。據清朝文獻記載,因這次爆炸而死的太平軍有五六百人或千余人。盡管他們常誇大敵人的損失,但這次太平軍犧牲的人確實不少。

而清軍慌忙後退,損失反而不大。用地雷爆破城墻,是太平軍常用的作戰方法,所以清軍營房設在離城墻稍遠的地方。這裏的清軍司令是總兵程三光。一度後退的清軍這時又轉身向前猛進。他們的目的是去割犧牲的太平軍士兵的耳朵。根據敵人首級數來決定軍功大小,這個老掉牙的古代論功行賞的辦法,在這個時代仍然有效,只是首級太沉,帶回來有困難,因此以耳朵代替。因為是被炸死的,很少有完整的屍體。清軍只得到處尋找帶有耳朵的屍體,他們那變了眼神、手握短刀、在屍體周圍跑來跑去的樣子,簡直像地獄裏的惡鬼。

意想不到的爆炸,竟讓太平軍也有點畏縮了。準備沖鋒的部隊,擔心下面還有爆炸,也停在那兒待命。清兵就在這個時間來割耳朵。

“三顆地雷全部爆炸了。”魯國進和技術負責人張賢儀做了保證。

太平軍再次沖鋒。因突破口已擴大一倍,割耳朵的清軍也預計到太平軍很快會再次進攻,他們在割耳朵時也手忙腳亂,慌慌張張。

“前進!沖鋒!”

當太平軍一發出喊聲,割耳朵的清兵們就大聲嚷嚷著:“到籌防局去!”四散逃跑。

籌防局就是“發賞機關”。拿耳朵去,就會發賞錢。趕快把割下的耳朵換成錢,他們一溜煙跑了。這不是逃跑,是到籌防局辦事,要馬上趕去,不信,可以看這耳朵!——這就是他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