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口大捷到天京內訌(第2/7頁)

湘軍不是國軍,曾國藩作為民間軍隊首領,希望自己的立場能夠自由些。可是,後來的種種流言使他很不高興。謠傳軍機大臣祁寯藻上奏:“匹夫居閭裏,一呼崛起,從之者萬余人,恐非國家之福。”或許皇帝取消湖北巡撫的任命,並不是為了方便東征,而是聽信了這種論調。這是宮廷內部機密,是否屬實,曾國藩不知道,但至少這是有可能的。收復武昌是值得慶賀的,但這並非依靠國家的力量,皇帝派出眾多巡撫、總督以及提督等代理人,卻唯獨這個“匹夫”的軍隊立此大功,對朝廷而言,確實是個問題。

“立功就會有嫉妒,接著是中傷。任何時代都是如此。要征服嫉妒和中傷,最好的辦法是立更大的功。”曾國藩道。

湘軍東征鬥志更加旺盛。

太平軍在田家鎮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基地。田家鎮靠近湖北與江西的交界處,位於長江北岸,而南岸是半璧山。太平軍在田家鎮和半璧山間系了一條粗鐵鏈,鏈上系竹筏,期望鎖住湘軍。但湘軍敢死隊成功砍斷了鐵鏈,打開了突破口。秦日綱於是放火燒毀基地,退到九江,由於遭到湘軍的猛攻,連燒毀兵船的間隙都沒有。

但是,彭玉麟卻燒毀了太平軍留下的五百只兵船。為什麽不繳獲這些兵船為湘軍所用呢?

彭玉麟自己的解釋是:“湘軍必須是真正的仁義之師。若發生腐蝕軍心之類的事,這支軍隊就再也打不了仗了。”不燒毀這兵船,湘軍定會開始掠奪,一旦嘗到了掠奪的甜頭,軍心就會受腐蝕。彭玉麟又補充道:“軍心比這五百只船要重要得多。”

湘軍乘勢沿江而下,進軍九江。太平軍堅守九江,湘軍無法攻破,曾國藩決定丟下九江,東進湖口。

湖口位於長江通鄱陽湖的出入口。石達開、羅大綱等太平軍猛將都齊集在這裏。當時,水軍由大小兵船組成,大船載軍糧、武器和士兵。戰鬥主要由行動迅速的小船進行。

兩軍在此展開了激烈的水戰。

鹹豐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陽歷為1855年1月29日),兩軍在湖口梅家州水戰。湘軍用一百二十余只快速小船猛攻太平軍。形勢對太平軍略微不利,太平軍兵船經不住湘軍猛攻,掉轉船頭。

“賊要逃跑啦!”

“不要讓賊逃掉!追!”

湘軍乘勢追擊太平軍的船隊。這就中了太平軍的誘敵之計。湘軍的小船被誘進了鄱陽湖,太平軍早就等著了,在湖與江之間拉起柵欄,開出裝有大炮的筏子。湘軍小船的後路被切斷,與長江上的大船無法呼應。

大船本身不能作戰,要依靠小船的戰鬥力,小船則要依靠大船補充軍糧和彈藥,因此,只有大小船只互相配合,水軍才能發揮作用。此時,曾國藩在大船上。太平軍的小船隊進行了夜襲,石達開親自帶頭沖入敵陣。江上的湘軍船隊沒有小船支持,不堪一擊。燃燒的船、捕獲的船、逃跑的船,比比皆是。長江上火光熊熊,一片通明。曾國藩慌忙改乘小艇,逃進岸上的湘軍陣地。而岸上的湘軍也做好了逃跑的準備。最後,所有的湘軍都向西逃跑了。

“就算死,我也要殺入敵陣,以示我湘軍精神!”曾國藩要單槍匹馬殺入敵陣,被羅澤南死活拉住。

湘軍被分割開,向後退卻。太平軍從容地在後面追擊。

鹹豐五年二月十七日(陽歷1955年4月3日),太平軍第三次占領武昌。

湖北巡撫陶恩培在這次戰鬥中戰死。是暫時返回湖南,伺機重整旗鼓,還是在太平軍附近構築陣地,咬住不放?深思熟慮後,曾國藩選擇了後者。南昌作為湘軍進攻九江、湖口,進逼南京的基地,他在這裏待了一年多。期間,他每天苦悶懊惱,唯有太平天國北伐軍遭挫折的消息使他稍感寬慰。

鹹豐六年(1956年)七月即將結束。韋昌輝早已在南昌前方構築了陣地。太平軍的基地在南昌西南面塘頭堎、萬壽宮一帶。翼王石達開在武昌。江南大營已經潰滅。

“欽差大臣向榮死在丹陽”的準確情報剛剛傳到南昌。

曾國藩的臉上好久沒有出現過笑容了。“不要悶悶不樂嘛,心胸開闊是非常重要的。要忍耐,等待時機也是一種戰鬥。不要忘記,湘潭的勝利並不是由於我的力量而取得的。”彭玉麟給曾國藩鼓勁兒。在湘潭取得出乎意料的大勝,是由於太平軍中發生了新舊兩派的內訌。敵人內部出現弱點,只要耐心等待,敵人這種弱點總會以某種形式暴露出來,不能一味悲觀失望,要心胸開闊,等待時機。

“謝謝您的忠告,其實我也常這麽勸解自己,機會一定會到來的。”

為抒發心中郁悶,曾國藩朝空中揮筆寫起字來。機會出乎意料地很快就到來了。彭玉麟正要離開時,進來了一個軍官。湘軍軍官令人感到像是書生,而不是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