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出走與遠征(第5/7頁)

“培養人才要花費時間。但是,在這之前,必須要讓北京朝廷理解培養人才的必要性。這工作恐怕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不,也許花多少時間也沒用。”在金順記香港分店的一間屋子裏,有個人對溫章說道。

此人名叫洪仁玕,三十五歲。洪仁玕是廣東花縣人,跟洪秀全同族。花縣洪氏宗族,每代人名中都有一個字是規定必用的,洪秀全這一代,用“仁”字,洪仁玕是洪秀全的堂弟。

“哦,希望很小嗎?”

“不是很小,而是沒有。”洪仁玕搖著腦袋。

“是絕望嗎?”

“小……只有一個辦法可使中國復興。”

“什麽辦法?”

“改換政府。清朝是不行的,要寄希望於另外的政府,我堂兄所建的太平天國還是可以的,它比清政府要好。”

“那麽,您為什麽沒有參加太平天國呢?”溫章問,他最近才和洪仁玕認識。

洪仁玕來借一本英文版《天文學與農業》,他在香港教一個英國牧師學中文,而這英國人則教他天文學和數學,作為交換。這位牧師告訴他:“要想了解天文學與農業的關系,金順記溫章先生那兒有不少很有價值的書。”亞羅號事件發生前不久,洪仁玕來找溫章。溫章有收藏英文書籍的愛好,他喜歡文學,但藏書涉及的領域卻不止於此。凡是對中國未來會起作用的書,他都收集。

溫章覺得洪仁玕對一些奇怪問題感興趣。他除了知道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外,對他只有這麽一點感性認識。

“堂哥開創拜上帝會時,我也幫過一點忙。”

“您去過金田村?”

“沒有。是在那以前……在花縣研究《聖經》的時候。我跟堂哥性情相投,但舉兵前他沒有來找我。”

洪秀全在舉兵之前,曾把花縣家族接到金田村。但他只接了直系親屬,大概他覺得不應該給其他旁系宗族添麻煩。可是,一旦舉兵起義,還是連累了旁系宗族。一個宗族出了大逆不道的叛徒,整個宗族都要遭到鎮壓。據說洪氏宗族感到危險,全都趕忙離開花縣去逃難。

洪仁玕想參加太平軍,去過廣西,但太平軍已進入永安,他未能去那裏,就經潯州返了回來,但花縣已不能回去,所以來到香港。太平軍占領南京,洪仁玕曾想經上海去天京,他到了上海,據說前面有清軍,想盡一切辦法也沒去成。

“在上海聽到了南京的情況。我改了主意,又回到了香港。”

洪仁玕沒有從上海去天京,並不完全是因為途中有清軍。他知道當時的楊秀清掌握了實權,天王等於擺設,他是天王的堂弟,若進了天京,恐怕也無法施展才華。

“那是前年的事吧?看來還是回來明智。”溫章道。

“我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

“嗯,天京情況發生了變化。不過,我覺得未必是向好的方面變化的。”

“您的意思是?”

“比東王、北王更無能的人在主宰天京政治。他們也是我的堂哥,但那家族裏除了天王外,沒有可用之人了。”

“這麽說,您不是更應該去了嗎?石達開想必也會去的。”

“還沒有消息,也許現在正在回去的路上……但仁發、仁達跟石達開搞不到一起去。我打算在這矛盾未解決之前,暫不去天京。”洪仁玕笑了笑。

鹹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56年12月19日),清軍收復武昌。這本就是時間問題。

在湖北邊境的石達開已回到天京,沒有強有力的太平軍來援救武昌。防守武昌的是擁有國宗爵位的韋俊,韋俊是韋昌輝的弟弟,他當然知道哥哥被殺的事。他擔心自己的下場,整日惴惴不安,自然無法專心防守。包圍武昌的清軍不斷增強,總指揮是湖北巡撫胡林翼。清軍砍斷了太平軍施放在長江水上防禦用的鐵鏈,燒了太平軍的兵船,武昌裸露在清軍面前。韋俊等人根本不考慮如何防守,一心只想著逃跑。天王堂兄洪仁政也在武昌。

“把七座城門一起打開!”韋俊下了決心。

要逃跑就必須打開城門,為了迷惑敵人,他把城門都打開了。武昌失陷,太平軍損失一萬余人,而韋俊、洪仁政等將領卻逃了出來。太平軍在精神上也漸漸腐敗。韋俊沒有回天京,而是去了江西。

天京的親信派卻攻擊石達開:“武昌失陷,翼王也有責任。他是武昌最高司令官,卻擅離職守。”第二年,天王封洪仁發為安王,封洪仁達為福王,顯然,他企圖搞親貴政治。

石達開怏怏不樂,他想幹一點事,總是受阻撓。韓寶英已經十五歲,她一再勸石達開離開天京。

“義父,再也不能坐等了,洪家人會陷害您的,不,已經在陷害了,為什麽要待在這個地方呢?我們都一樣,已經沒有家人了,您還有什麽放心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