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垓下悲歌(第5/10頁)

眾人吃驚不已。

熊克武從容不迫,他把地圖上的重慶給遮掉了。

“楊森剛到重慶,必然有一個整頓部署的過程,短時間內無力西顧,我們現在根本不用管什麽楊森,只需趕往成都,爭取先打垮八國聯軍再說。”

熊克武說的那個很弱的一面,即指成都的“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是個臨時組成的草頭班子,八個諸侯各有各的算盤,凝聚力並不強,要打垮他們易如反掌。”

熊克武指向重慶:“拿下成都,等於控制了兵工廠,再調過來跟楊森對陣,就有了可以跟他打持久戰的本錢,我們還有什麽好怕的。”

眾將恍然,都不由得擊掌叫好。

歲月有時候是殺豬刀,有時候卻又是大力回春丸。熊克武幾上幾下,無論是政治謀略,還是軍事作戰,都逾見老辣,尤其在“下野”之後,他能夠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觀察,視野和思路自然也就變得更為寬廣深入。

拍板之後,熊克武即致電賴心輝,商定兩軍共同出擊成都。

得知“討賊軍”殺到,諸侯們慌了,他們公推鄧錫侯出任“八國聯軍”總指揮,在成都附近阻擊熊克武。鄧錫侯既是“水晶猴”,也是“常敗將軍”,奇襲成都不過是偶爾的靈光一現,屬於千年才一次,讓他出任總指揮,實在是矮子裏面拔將軍,勉為其難了。

可是鄧錫侯本人並不這麽想,沐猴而冠之後,他還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每次召集軍事會議,這猴子都要高高地坐在一把虎皮交椅上,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儼然以“常勝將軍”自命。

水晶猴離美猴王還差得很遠,上了陣後還沒怎麽過招,熊克武即刀光一閃,將“八國聯軍”截為兩段。正如熊克武事前所預計的那樣,聯軍果然是只軟腳蟹,前面稍遇挫折,就你奔我逃,全線潰退。

等楊森趕來,熊克武早已輕取成都。

成都之戰,不僅使熊克武免除了身後之患,而且為他在同盟者中樹立了權威,連賴大炮這樣的牛人都開始對熊克武俯首帖耳,成了他可以差來使去的一名戰將。

楊森不比鄧錫侯,那可是川將中的“第一條好漢”,尤其此次回川後,轉戰一兩千裏,銳不可當,節節勝利。

由賴心輝和但懋辛合戰楊森,這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熊克武獨辟蹊徑,偏偏不這麽做。

“雙英戰呂布”都不一定能贏,他還讓賴心輝與楊森單打獨鬥。

楊森“會打勝仗”,賴心輝“時勝時敗”,若是對攻,賴心輝顯然不是楊森的對手,但賴心輝不與楊森玩對攻,只憑險固守,其間不管楊森如何討敵罵陣,都只在轅門外高掛免戰牌。

這樣一來,楊森縱有一身武藝,也奈賴心輝不得。

尋戰不得,楊森急中生智,想在夜晚來個偷營劫寨,不料賴心輝早有防備。

你知道我賴大炮靠什麽出名的?大炮啊。

一陣猛烈炮火過去,頓時把劫寨的這些人炸得稀裏嘩啦,東倒西歪,楊森的前鋒當場中彈斃命,所部紛紛後退。

賴心輝趁勢殺出營寨,緊跟追擊,正在這時,但懋辛也突然出現。

原來在賴心輝與楊森相持時,他已奉命間道而行,繞到了楊森的後方。楊森腹背受敵,左支右絀,只得撤往川東。

川東有滇軍在那裏守候。熊克武沙場征戰的同時,還施展長袖善舞之術,從雲南邀到唐繼堯相助。

在“驅熊”、“驅滇”之戰中,熊克武與唐繼堯曾經不共戴天,但政治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唐繼堯有段時間被部將顧品珍趕下台,復出後,殺掉顧品珍,趕走不服從他的黔軍,大有重拾舊山河,再做西南王的架勢。

從政治派別上來講,熊克武是黨人,唐繼堯也是黨人,他們系同出一脈,名義上都受孫中山號召。現在楊森已公開投靠吳佩孚,給北方政府“武力統一”當馬前卒。試想一下,四川若給北方“統一”了,熊克武靠邊不說,他唐繼堯也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染指巴蜀,因此才要“助熊討賊”。

又是一個腹背受敵,楊森被迫放棄上川東,龜縮重慶。

山城本身地形險要,又有楊森固守,並不容易攻下,可這時候似乎已經沒有什麽能擋住熊克武了。

他先遣賴心輝從江南攻重慶,吸引楊森主力,再派但懋辛與滇軍配合,猛攻江北陣地,江北由流亡黔軍負責據守,重拳擊下,他們哪裏扛得住,當即棄守奔逃。

江北陣地一破,重慶無險可守,楊森也只有逃的份。

熊克武兵鋒所向,敵方陣營到處呈狼奔豕突之狀,爭相逃命的除了楊森、流亡黔軍、水晶猴、“八國聯軍”,還有劉厚臉、北洋軍、豫軍、陜軍、甘軍……,其中又以甘軍最慘,僅一天時間就被包圍繳械,全部空著雙手逃回甘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