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出來遛遛

楊森:生於四川省廣安市龍台鎮。時任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十軍軍長。

夏炯: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時任第二十軍副軍長,他想由副軍長升軍長,但未能成功。

楊漢域:生於四川省廣安市。曾任第一三三師師長,後升任第二十軍軍長。

薛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生於廣東省樂昌縣。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尤其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但個性過於剛愎自用,缺乏軟性手腕。

楊幹才:綽號“楊二筒”,生於四川省廣安市。畢業於瀘州講武堂,時任第一三四師師長。他是楊森的侄孫,在楊家屬於第三代,也是後期“楊家將”中最為出色的青年戰將。

戰爭就是個大舞台,聚光燈總會把最多的焦點集中於男一號,而在抗戰中後期,川軍中的男一號自非“川軍中的鐵軍”——第二十軍莫屬。

武漢陷落後,蔣介石在南嶽召開軍事會議,曾規定集團軍總司令以後不兼軍長。楊森時任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十軍軍長,他的集團軍跟其他川軍集團有所不同,裏面只有第二十軍是基本部隊,現在不兼了,軍長自然要挑一個可靠人選。

高級別將官中,以副軍長夏炯和師長楊漢域呼聲最高,兩個人在能力上旗鼓相當,讓楊森一時猶疑不決,不知道挑誰合適,只好自己先兼著再說。

夏炯本以為自己是副軍長,副軍長繼任軍長,乃理所當然的事,沒想到半途中會殺出一個楊漢域。

心急了吃不了熱豆腐,但也不能把豆腐放餿了再吃。為了跟楊漢域爭奪軍長寶座,夏炯決定冒險走一走上層路線。

所謂上層,當然得比楊森再高一層。夏炯找到了薛嶽,當時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另有委任,已由副司令長官薛嶽代理司令長官,成了楊森的上級。

薛嶽屬於粵系軍人,以往跟夏炯並沒有什麽歷史關系,但夏炯一向善觀風色,他看出了有機可乘。

出川抗戰前,第二十軍調駐貴州,薛嶽任滇黔綏靖副主任,第二十軍歸其指揮。楊森論年齡比薛嶽要大上十幾歲,下級的資格比上級還老,有時就不會完全聽從薛嶽的調遣,雙方曾為此鬧過矛盾。

楊森是一個睡過覺就會把許多事忘記的人,可薛嶽卻一直記著這件事,現在又重新做了楊森的上司,他很擔心這個老家夥會不會又倚老賣老,不聽從他的吩咐。

夏炯主動上來套磁拉關系,薛嶽便認為這是個好機會:經我的手提拔夏炯,夏炯一定對我感激涕零,以後指揮第二十軍還不是讓到哪兒就到哪兒,應用自如。

薛嶽其實是一個不懂政治的職業軍人,但他又常常喜歡自作聰明,當下也不同楊森商量,便親自出面,電保夏炯出任第二十軍軍長。

蔣介石以為楊森已和薛嶽交割明白,當即予以批準,並另一份電報給楊森,讓他與夏炯辦理交接。

楊森毫無心理準備,接到電報後立刻炸了——換誰,誰都得炸,因為在地方軍中,如此做法,就等於在挖人墻腳。

夏炯背著他來這套陰的,令楊森大為震驚。原先他還對軍長人選猶疑不決,這下倒反而下定了決心。

楊森將總部幕僚找來商量,最後給蔣介石發去一封密電。楊森在密電中說,第133師師長楊漢域追隨時間最早,勞苦功高,而且資歷也在夏炯之上,如果硬性委任夏炯為第二十軍軍長,恐難服眾,因此希望將夏炯調到別的軍去當軍長。

楊森特地關照,這封密電必須由第二十軍駐重慶辦事處的處長親自面陳。

蔣介石明白個中曲折後,立刻反應過來,於是再次致電薛嶽和楊森:“夏炯與楊漢域對調。”

楊漢域升任第二十軍軍長,夏炯以副軍長兼第133師師長。夏炯眼見軍長夢碎,也就放棄私心雜念,老老實實帶兵去了。

第二十軍最初的駐防地在武寧。有一天楊森散步街頭,見一位鞋匠正在為軍人修補皮鞋,便又來了個訪古幽思,低頭問那鞋匠:“武寧有什麽名勝古跡?”

鞋匠一攤手:“什麽名勝古跡也沒有,武寧人就曉得賭錢。”

楊森笑了,又問:“那你賭不賭?”

鞋匠坦然作答:“武寧人人都賭,就連我們江西大名鼎鼎的李協和,他也很喜歡參加呢。”

李協和是李烈鈞的字,李烈鈞乃國民黨元老,也是武寧人。楊森被江西老表的風趣和樸實逗得哈哈大笑。

楊森有理由高興,在他的出手幹預下,一場有可能導致第二十軍內訌的鬧劇已化為無形。

第二十軍在武寧駐軍不久,又被調往平江。

平江是蔣介石親自給楊森劃定的根據地,它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於幕阜山區,是第九戰區用以儲存糧食、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的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