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燃燒的火焰(第4/14頁)

關王橋是第二十軍在新墻河防線的最後根據地,日軍也清楚其重要性所在。為穩固其後方交通線,投入一個聯隊,采用步、炮、工三兵種合作的方式,連續三天,從左右翼與正面對關王橋進行立體式強攻。

楊幹才用於防守關王橋的是向文彬團,淞滬會戰時出名的尖子部隊。三天裏,湘北天氣非常惡劣,整天狂風怒吼、雨雪交加,戰壕內的積水直沒膝蓋,盡管作戰條件和環境異常艱苦,但向文彬團日夜奮戰,一步不退。

日軍曾攻入關王橋一角,向文彬率部幾次反擊,又把他們給推了出去。日軍戰史中承認,因遭到向文彬團的“頑強抵抗”,關王橋戰鬥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因白天傷亡太大,日軍便利用晚上發動襲擊,對這種不靠譜的偷襲戰術,向文彬的回應非常直接:不靠譜,就把你打成靠譜。

向文彬團始終堅守不動,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了關王橋岸。日軍費盡力氣,仍毫無進展,只好繞過關王橋,徑直南下。

在新墻河防線的激戰中,第133師共有兩名團長負傷,營連長各一人陣亡,第134師的傷亡也很大,“天爐”也因此達到了一定的溫度和烈度。

1941年12月26日,楊森將第二十軍主力予以收縮,撤入關王橋以東的山區。

日軍於24日強渡新墻河,25日駐香港的英軍便提出投降要求,香港遂告陷落。

這對阿南來說,卻未必是好消息,因為牽制第九戰區的意義已不存在,按照道理,第十一軍該打道回府了。

阿南想來想去,實在不甘心。

多次給自己找麻煩的第二十軍被趕到了一邊,部隊馬上就要強渡汨羅江,長沙眼看指日可下了,這時候匆匆忙忙回去,不僅會導致前功盡棄,而且等於又給中國人提供了免費的宣傳材料。

阿南決定不收兵,繼續在嶽州指揮作戰。他為此找到的理由竟然還是“牽制”——香港雖已陷落,但第九戰區向廣東所派部隊仍未撤回,在今後幾天內,還有可能發起攻勢,這種時候,千萬松懈不得。

這一“牽制”,就又牽制到進攻長沙的主題上去了。

阿南對前景很是樂觀,他從破譯的薛嶽密電上看到,防守汨羅江的是湘軍第三十七軍,這不過是一支二線兵團,要攻破其防線並不困難,長沙乃至株洲“極易進入”。

作戰主任島村正在搜集和掌握第九戰區後方的一些情報,他發現這次薛嶽排出的實際是一個倒金字塔陣形:前方是二線兵團,後方卻已出現了一線主力兵團的影子。

島村感覺不對勁,便改了調門,向阿南提出,進攻長沙需要慎重。

對幕僚們的突然變卦,阿南極為不滿,晚上冒著風雪跑到作戰主任室,拉著木下、島村談到深夜。

除了繼續強調“牽制”的作用外,阿南還拋出了一句硬邦邦的話:“你們下不了進攻長沙的決心,是對於作戰之道尚未理解之故!”

打仗是怎麽一回事,你們這些做幕僚的怎麽能懂呢?換句話說,你們的性感都比不上我的預感,還是站到一邊,聽我指揮吧。

見司令官發了火,木下、島村趕緊附和,阿南的思想工作算是做通了。

按照阿南的要求,軍參謀部將相關方案報請南京總部批準,回電讓阿南大失所望,說是要不要進攻長沙,還需根據東京批示和廣東方面的實際情況再定。

這幫官僚,決策效率真是要多慢就有多慢,全聽他們的,你得上吊。阿南在日記中記下“不必消極”,“不必消極”的意思就是照自己的一套先做起來。

1941年12月28日,阿南重新下達攻擊令。

此時因連日降雨,汨羅江的河水不斷上漲,很多地方已不能徒涉,這讓阿南有些著急,派出數架飛機前去進行偵察。起先雲層較厚,偵察較為困難,到了下午,天氣轉睛,不下雨了,空中偵察也變得順利起來。

阿南視為喜兆,不由得又高興了起來。

1941年12月29日,日軍三個師團以徒涉、乘坐橡皮舟、架橋等方式,先後渡過汨羅江。對於在南岸防守的第三十七軍,阿南非常輕視,把對方當成可以手到擒來的小蟲子,準備加以圍殲。

對於“敗走”的第二十軍,其後的第三十七軍,阿南已經不在意了,他眼睛裏全是長沙。

偵察機向阿南報告,殘余的中國軍隊正在向長沙退卻。特種情報已確實證防守長沙的部隊是第十軍,這是一支主力兵團,但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受到打擊,目前兵力還能保持多少,成了一個未知數。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阿南決定獨斷獨行,不再等待南京總部請示,他命令各師團朝長沙全力進攻。

這一天,作為“火爐底部”的長沙城也進入了緊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