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廢掉太子(第3/3頁)

這話說得已經很露骨了。滿朝文武都很清楚,天子所謂的“諸王”,其實就是指魏王。

在此,天子的廢立之心已經表露無遺。

大家聽了都不吭聲,只有魏徵堅決不認同皇帝的說法:“自從周朝以來,皇位都是父子相繼,從來沒有兄弟的份,為的是根除庶子的奪嫡之心,杜絕禍亂的根源,這是人君最應該警惕的事情。”

李世民知道,儲君廢立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稍有不慎就會動搖國本。如果真要廢黜承乾、改立李泰,必將在朝臣中遇到絕大的阻力,反對者斷非魏徵一人。更何況,在目前太子尚無大過的情況下,言及廢立為時尚早。思慮及此,李世民只好再次讓步,批準了王珪的奏議。

盡管李世民在事關魏王的問題上一再對朝臣們作出讓步,可他對魏王的寵愛依然是有增無減。

由於李泰身形肥胖,行動不利索,李世民就格外開恩,特許他入宮朝謁時可以乘坐小轎。這樣的寵遇在滿朝文武和所有的皇子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李泰是一個聰明人,他當然不會辜負父皇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和寵愛。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李泰聽從司馬蘇勖的建議,認為“自古名王多引賓客,以著述為美”(《舊唐書·濮王泰傳》),因而“大開館舍,廣延時俊,人物輻湊,門庭如市”(《資治通鑒》卷一九六),開始大張旗鼓地編纂《括地志》。

《括地志》是一部大型的地理學著作,正文550卷,序略5卷,全面記述了貞觀時期的疆域區劃和州縣建置,博采經傳地志,旁求故志舊聞,詳載各政區建置沿革及山川、物產、古跡、風俗、人物、掌故等,在當時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政治意義。

此書歷三年而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正月,魏王李泰畢恭畢敬地將此書上呈天子。李世民龍顏大悅,命人將書收藏於宮中的秘閣,對李泰和參與修撰的人大加賞賜。

自從李泰開始編纂《括地志》以來,李世民給魏王府的錢物賞賜就逐年逐月地增加,其數量遠遠超過了太子李承乾,到貞觀十六年初,賞賜達到了高峰;《括地志》完成後不久,李世民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以便於“參奉往來”。

對於這些做法,禇遂良和魏徵等人深感不安,遂上疏直諫。禇遂良針對皇帝給魏王的賞賜過厚諫言:“有國家,必有嫡庶。然庶子雖愛,不得超越;嫡子正體,特須尊崇……臣職在諫諍,無容靜默。伏見儲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見聞,不以為是。”

魏徵則針對魏王入居武德殿一事諫言:“此殿在內,處所寬閑,參奉往來,極為便近。但魏王既是愛子,陛下常欲其安全,每事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今移此殿,便在東宮之西,海陵(李元吉)昔居,時人以為不可。”(《舊唐書·濮王泰傳》)

面對他們的直言切諫和強烈反對,李世民在賞賜上才不得不有所節制,並收回了讓李泰入居武德殿的成命。

盡管禇遂良和魏徵等人一直在竭力遏制魏王的奪嫡勢頭,可畢竟有皇帝在背後替他撐腰,所以魏王李泰在李唐朝廷的人氣指數還是不斷攀升,許多朝臣和權貴自然也是紛紛向他靠攏。

太宗李世民曾先後派遣黃門侍郎韋挺、工部尚書杜楚客(杜如晦的弟弟)等人出任魏王府的總管大臣。而這兩個人也就順其自然地成為魏王李泰的利益代言人,他們十分賣力地替李泰穿針引線,大量結交朝廷官員。杜楚客甚至不惜以重金賄賂當朝權貴,極力稱贊魏王賢明,說只有他才是最有資格的皇位繼承人。權貴們為了尋找日後的政治靠山,當然也樂意把他們的籌碼押在獲勝幾率更高的魏王身上,其中就有柴紹之子、駙馬都尉柴令武和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人。

短短幾年間,李泰就在帝國的政治高層中建立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魏王黨,其政治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兩個字——奪嫡。

面對大唐帝國的儲君之位,魏王李泰及其同黨蠢蠢欲動,大有志在必得之勢。

一股奪嫡潛流已經在大唐帝國的政壇上劇烈奔湧。

李泰堅信:李承乾這個沒用的瘸子遲早有一天會從儲君的位子上滾蛋,只有他這個文武雙全、眾望所歸的魏王才是入主東宮的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