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蹕山大捷(第3/3頁)

高延壽、高惠真被押到了唐軍大營,從轅門開始屈膝跪行,一直來到唐軍的受降台前,聽候唐朝皇帝發落。李世民一身戎裝、威風凜凜地坐在高台上,冷笑著說:“你們這些東夷少年,在海邊跳梁還行,要想打硬仗一決勝負,恐怕還不是我老人家的對手。怎麽樣,從今往後,還敢與天子交戰嗎?”

高延壽等一幹降將全都匍匐在地,渾身戰栗,一聲也不敢吭。

都已經是人家砧板上的肉了,還有什麽好說的?

這一戰,可以說是李世民東征以來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唐軍不但將這支十五萬人的大軍一舉擊潰,而且繳獲了戰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鐵甲一萬件以及大量其他武器。

對於三萬多名戰俘的處理,李世民采取了三種不同的辦法。

首先是三千五百名各級軍官,李世民分別授予他們官職,然後悉數遣回中國,隨宜任用;其次是三萬多名高麗士兵,李世民二話不說,全部將他們放歸平壤。

在古代戰爭中,如此慷慨地縱俘還是比較少見的。李世民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對於深入遼東腹地的唐軍來說,此時最缺的不是兵力,而是糧食和補給。眼下這三萬多人就是三萬多張吃飯的嘴,李世民斷然不能留下他們。此外,出於政治考慮和人道主義立場,李世民也不想殺降,所以只有放歸一途。

高麗降卒們頓時感激涕零,歡呼之聲響徹數十裏地。

最後是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

對於他們,李世民的命令只有兩個字——坑殺。

在遼東戰爭初期,靺鞨人本來是站在唐朝一邊、老實聽從天可汗調遣的,可後來不知為何受了淵蓋蘇文的蠱惑,居然反戈一擊,與唐朝為敵。對於這種背信棄義、不知好歹的蠻夷,李世民當然不會饒恕。

那一天,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被毫不留情地全部坑殺。李世民希望以此警示其他戎狄——這就是背叛天可汗的下場!

取得這場近乎決定性的勝利後,李世民的自信和豪邁之情溢於言表。

他把自己禦帳所在的這座山命名為駐蹕山,同時還派快馬向留駐定州的太子報捷,並且給高士廉等人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喜不自勝地說:“朕為將如此,何如?”

這句話很大程度上是說給那些反對天子親征的大臣們聽的,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老人家打仗還是這麽牛,大夥都瞧見了沒?

是啊,李世民是有理由感到自豪。把高麗傾國來戰的十幾萬人一下就給滅了,誠可謂老當益壯,雄風不減當年!

李世民的高度自信為他換來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而這些勝利又助長了他的高度自信。

這真的是與當年的隋煬帝楊廣如出一轍的自信!

可是李世民萬萬沒有想到,他很快就將在這座安市城遭遇與楊廣如出一轍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