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之路:蘇定方西征(第2/4頁)

盡管立過這樣的戰功,可在燦若星辰的初唐名將中,貞觀時期的蘇定方還是顯得很不起眼。參加二次西征的那一年,蘇定方已經年過六旬,年齡與程知節相仿,可他的職務還只是區區的中郎將,基本上還是個小人物。

可是,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個垂垂老矣、默默無聞的蘇定方,很快就將威震西域、名動朝野。

或許連蘇定方自己都不會料到,就是在西域的這片大漠黃沙中,一條大器晚成的名將之路已經在他的腳下悄然開啟。

為了確保第三次遠征的勝利,唐軍兵分兩路,征討與安撫並重:一路由蘇定方(此時已被擢升為右屯衛將軍)擔任總管,以燕然都護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為副總管,征調回紇騎兵,從北線直接進攻西突厥;另一路由西突厥降將——右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為安撫大使,從南線西進,負責招撫他們在西突厥的舊部。

這一年春天,唐朝的兩路大軍浩浩蕩蕩向西北方向挺進。蘇定方率領主力沿著金山(今新疆阿爾泰山)山脈,直逼駐紮在北麓的處木昆部落。這個部落在去年的咽城大戰中曾遭唐軍重創,此時元氣遠未恢復,唐軍一發起進攻,處木昆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其部落酋長懶獨祿不得不率麾下一萬余帳向唐軍投降。蘇定方盡力安撫,隨即挑選了處木昆的一千多名精銳騎兵,編入唐軍作為前鋒。

緊接著,唐軍繼續西進,目標是突騎施部落。

這個部落和處木昆一樣,也是在去年遭到了唐軍的重創,此時他們眼見處木昆已經投降,情知自己無力抵抗,慌忙向阿史那賀魯求援。

阿史那賀魯意識到,如果不擋住唐軍的攻勢,西突厥的十姓部落勢必會被唐軍各個擊破。他旋即發出命令,集結了十姓部落(包括處木昆的殘部)的十萬大軍,準備在曳咥河(今中亞額爾齊斯河)西岸列陣,憑借天塹阻擊唐軍。

蘇定方察覺了阿史那賀魯的戰略意圖,於是親率唐軍精銳及回紇騎兵共計一萬多人,迅速搶渡曳咥河,在西岸擺開了陣勢。

阿史那賀魯的意圖徹底落空,不禁大為惱怒。可當他率領十萬大軍逼近曳咥河時,心中的惱怒就全部轉化成了竊喜。

因為唐軍的兵力不但只有突厥軍的十分之一,而且還背靠大河,想逃跑都沒有退路。

阿史那賀魯頓時信心倍增,他相信這一仗一定可以全殲唐軍主力。

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蘇定方鎮定自若,毫無懼色。他命令步兵在南部平原上密集排列,長矛的槍尖全部向外,自己則親率精銳騎兵在步兵陣後方的北部平原上列陣。

西突厥軍隊依仗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對唐軍的步兵陣連續發起了三次沖鋒,可是在如林的長槍面前,突厥人付出了極大的傷亡,卻始終無法撕開唐軍的防線。

此時,蘇定方正策馬立於北部的高坡上靜觀戰場的變化。他知道,突厥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卻是由十個部落構成,其中的左廂五部還一度背叛過阿史那賀魯,右廂五部中的泥孰部落也向來與阿史那賀魯不睦。所以,突厥人表面強大,實則內部矛盾重重。

這就是突厥軍隊的致命弱點。

當突厥軍隊的第三波攻擊又被唐軍擊退後,蘇定方知道其戰鬥力已經衰竭,立刻下令全體騎兵跟隨他一起沖鋒。

隨著蘇定方一聲令下,唐軍騎兵隨即像兩把尖銳的鋼刀,從步兵陣的兩翼伸出,然後直直插入敵陣之中。

決戰時刻,西突厥十個部落貌合神離的弱點暴露無遺。在唐軍的猛烈進攻下,突厥人各自為戰,互不相援,人多的優勢絲毫發揮不出來。而且只要一個部落的陣腳被打亂,其他部落馬上爭相潰退。到最後,盡管阿史那賀魯的帥旗拼命揮舞,也仍然阻止不了十萬大軍的全線潰敗。

唐軍隨即轉入全面反攻,蘇定方親率騎兵深入追擊了三十裏,斬殺及俘虜的敵軍達數萬之眾。

此戰,唐軍大獲全勝。蘇定方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又一次創造了以寡擊眾的經典戰例,從此威震西域,在一代名將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曳咥河會戰的前夕,朝中的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曾向高宗獻上了一條離間突厥人的計策,他說:“泥孰部落的酋長向來不服從阿史那賀魯,後來被阿史那賀魯擊敗,妻子兒女均被擄為人質。今後,西征軍一旦擊破阿史那賀魯的部眾,只要擒獲泥孰的妻子兒女,應當將其全部送還,並給予賞賜。如此一來,泥孰必定會背叛阿史那賀魯,並且誓死效忠大唐。”

高宗采納了薛仁貴的計策,隨即向蘇定方發出了一道密詔。

而在此次會戰所俘虜的西突厥人中,果然有泥孰酋長的妻子兒女,蘇定方當天就派人秘密將其送還。泥孰酋長頓時感激涕零,當即表示願意歸降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