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衛戰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二月,唐肅宗李亨將臨時朝廷遷到鳳翔,正式打響了收復長安的帝國反擊戰。

二月十一日深夜,郭子儀率部進抵河東城下。

此時,駐守該城的是燕軍驍將崔乾祐。他做夢也沒想到唐軍會這麽快摸到他的眼皮底下。而更讓他沒料到的是,郭子儀早就在河東城中找好了內應。

唐軍內應名叫韓旻,時任燕朝的河東司戶。他一見唐軍兵至,立刻率眾擊殺了守衛城門的一千名燕軍,並打開城門迎接唐軍。崔乾祐猝然從夢中驚醒,來不及組織防禦,只好從北門翻城而逃。隨後,崔乾祐逃進了駐紮在城北的燕軍大營,即刻組織兵力對唐軍發起反撲。郭子儀率部迎戰,大敗燕軍,斬首四千級,俘虜五千人。崔乾祐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殘兵逃奔安邑(今山西運城市東北)。

安邑沒有駐軍,當地百姓見燕軍敗逃至此,便打開城門接納他們。

正當崔乾祐慶幸自己命不該絕時,城門突然關閉,燕軍頓時被截為兩段,已進入城門的燕軍全部被百姓活活打死。

崔乾祐走在隊伍後面,尚未進城,僥幸又逃過一劫。他帶著剩下的數百殘兵拼命逃竄,最後從白徑嶺(今運城市西南)方向渡過黃河,一口氣逃回了洛陽。

肅宗抵達鳳翔十日後,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的兵馬也先後抵達。與此同時,江淮的錢糧、物資也陸續運抵。長安士民聽說肅宗駐蹕鳳翔,更是絡繹不絕地前來投奔。

一時間,肅宗朝廷群情振奮。

李泌乘勢向肅宗重申了他此前提出的戰略,要求集結重兵,直搗燕軍老巢範陽。

然而,李泌的提議卻遭到了肅宗的否決。

肅宗說:“如今各路大軍雲集,錢糧物資也都有了,應該趁士氣高漲之際克復兩京,豈能長途跋涉數千裏去取範陽,這不是繞遠了嗎?”

李泌一怔。他清楚地記得,去年冬天肅宗聽到這項戰略時,還連連稱善,為何現在又出爾反爾了呢?

李泌堅持說:“以現在的兵力,克復兩京自然沒有問題。可這麽做的話,叛軍勢力遲早會轉弱為強,我們也會再次陷入困境。總之,此非長治久安之策。”

肅宗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憑什麽這麽說?”

李泌說:“我軍現在主要依靠的是西北邊塞與諸胡之兵,他們生性耐寒而畏暑,若趁他們士氣正盛時攻擊叛軍,固然可以戰勝。但是,眼下時節已近暮春,克復兩京後,氣候也已轉熱,我軍中的西北將士必定難以適應,到時候歸心一動,恐怕難以挽留。而叛軍逃回範陽之後,必然會厲兵秣馬,等到我西北軍撤離中原,他們必將卷土重來,如此,這場戰爭便永無休止了。臣認為,應把兵力投入燕趙的寒冷之地,掃蕩叛軍巢穴,令其無路可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鏟除禍亂。”

肅宗閉目不語。良久,他才緩緩地睜開眼睛,說:“朕急於迎回太上皇,所以不能聽從你的策略。”

李泌聞言,只好在心裏一聲嘆息。

這是深謀遠慮的一聲嘆息,也是歷史性的一聲嘆息。

不久之後,雖然兩京順利光復,但是終肅宗一朝,唐軍一直未能克復河北諸鎮,甚至在此後的一百五十年裏,終有唐一代,河北諸鎮始終強藩割據,長期脫離中央,幾成化外之邦……所有這一切,追根溯源,皆肇始於河北諸鎮的首開叛亂與長期割據,也與肅宗李亨拒絕采納李泌之策不無相關。

縱然李泌之策睿智且富於遠見,但天子的決定沒有人可以更改。

數日後,肅宗命關內節度使王思禮率部進駐武功(今陜西武功縣西),兵馬使郭英乂進駐武功東郊,白水軍使王難得進駐西郊,隨時準備對長安發起進攻。

二月十九日,駐守長安的燕將安守忠主動出擊。郭英乂率先迎戰,結果在激戰中被一箭射穿臉頰,兵敗而逃。王難得眼見郭英乂敗退,不敢發兵救援,即刻率部西逃。王思禮見左右翼皆走,只好退守扶風。安守忠乘勝西進,兵鋒直抵太和關(今陜西岐山縣北)。此地距鳳翔僅五十裏。肅宗朝廷聞報,大為震恐,即日宣布全城戒嚴。

就在關中唐軍初戰失利、肅宗朝廷人心惶惶的時候,一則捷報從太原傳到了鳳翔,頓時讓肅宗李亨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自從掃平河北後,史思明的目光就死死地盯住了太原。

他之所以盯住太原,其因有三:首先,這裏的守將是李光弼,是史思明最恐懼也最憎恨的天敵,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想消滅李光弼;其次,河北燕軍連戰連捷、士氣正盛,如果能一舉拿下太原,就能長驅直入朔方、河隴,與關東燕軍遙相呼應,對肅宗朝廷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史思明得到情報,說李光弼麾下的精兵都留在朔方,他帶到太原的士兵不滿萬人,而且大都是團練和義勇,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