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光復,李泌歸山

為了斬斷長安與洛陽的聯系,對長安形成合圍之勢,郭子儀決定先行克復潼關。

至德二載二月下旬,他派遣其子郭旰、兵馬使仆固懷恩、兵馬使李韶光、大將王祚率部從河東渡過黃河,進攻潼關。守關燕軍抵擋不住,扔下五百多具屍首倉皇退卻。

安慶緒聞報,急命安守忠火速援救潼關。

燕軍的反撲非常有力。結果唐軍戰敗,一萬多人陣亡,李韶光和王祚戰死,郭旰和仆固懷恩渡過渭水,退守河東。三月下旬,安守忠趁勝進擊河東。郭子儀親自指揮戰鬥,擊退了安守忠,斬獲首級八千、俘虜五千。

第一回合,雙方互有勝負。

四月,求勝心切的肅宗李亨決定集中兵力,一舉克復長安,遂擢升郭子儀為司空、兼天下兵馬副元帥,命其移師鳳翔。四月底,郭子儀部與王思禮部在鹹陽西南的西渭橋會合,而後進駐潏水(渭水支流)西岸。燕將安守忠、李歸仁立刻率兵屯駐長安西郊的清渠。兩軍對峙七天七夜,唐軍始終未能前進一步。

五月初六,安守忠佯裝後撤,郭子儀命令全軍出擊。燕軍以九千精銳騎兵組成長蛇陣,待唐軍攻其腹部,首尾瞬間變成兩翼,將唐軍合圍。此戰唐軍大敗,傷亡慘重。將領韓液、監軍宦官孫知古被俘。唐軍拋棄所有軍資器械,退回武功。肅宗的駐蹕之地鳳翔不得不再度戒嚴。

第二回合,唐軍慘敗。

經此一役,郭子儀深感燕軍的戰鬥力仍然十分強大,便勸肅宗再次向回紇求援,請他們發精兵相助。這一年九月,回紇的葛勒可汗派遣其子葉護、將軍帝德率四千余名精兵抵達鳳翔。肅宗大喜過望,當即設宴犒勞,並賞賜大量財帛。廣平王李俶還和葉護結成了兄弟。

至德二載九月十二日,肅宗發布了總攻的命令,由天下兵馬元帥、廣平王李俶率朔方、西域、回紇等部共計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從鳳翔浩浩蕩蕩向東挺進。

九月二十七日,唐軍進抵長安西郊的香積寺,以河西節度副使李嗣業領前軍,郭子儀領中軍,關中節度使王思禮領後軍。同日,燕將安守忠、李歸仁也率十萬大軍在香積寺以北擺開了陣勢。

這是自安史之亂爆發以來,唐、燕兩軍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這場戰役將決定長安的命運,也將決定帝國的命運。

燕將李歸仁率先出陣挑戰,唐軍的前鋒部隊迎擊,將其擊退,旋即挺進燕軍陣地。燕軍全軍出動,很快逼退了唐軍,並直撲唐軍的輜重部隊。唐軍陣腳大亂,紛紛向後潰退。前鋒主將李嗣業對左右時:“今日若不以身擋賊,我們就全完了!”隨即脫掉鎧甲,赤裸上身,躍馬橫刀立於陣前,厲聲命令士兵們不許撤退。可在燕軍淩厲的攻勢之下,士卒們還是爭先恐後地往後跑。李嗣業大怒,揮舞長刀左砍右劈,將那些逃兵連人帶馬砍得血肉橫飛,一連砍翻了數十人,總算穩住了陣腳。

隨後,李嗣業重新集合前軍部眾,命他們結成長刀陣,橫向排開,如墻而進。而且,李嗣業還帶著前軍的所有將領沖在士卒前面,率先殺進了燕軍軍陣。

在主將身先士卒的激勵之下,唐軍士氣大振,戰場上的形勢隨之逆轉,燕軍開始節節後退。

在這場決定帝國命運的戰役中,不僅是李嗣業這種勇冠三軍的猛將表現出了一貫的英勇,就連半年前在武功不戰而逃的唐將王難得也拿出了難得的勇氣。混戰中,他為了救一個身陷重圍的副將,被燕軍一箭射中眉骨。王難得狠狠把箭拔掉,結果皮開肉綻,額頭上的一塊皮還垂下來遮住了眼睛。王難得大怒,幹脆把皮也撕了,帶著滿臉鮮血,仍舊奮勇拼殺,一直往前突進。

兩軍開戰前,安守忠知道自己的兵力比唐軍少,便在戰場東面埋伏了一支精銳,準備趁雙方激戰正酣時,再出其不意,繞到唐軍背後突襲。唐軍斥候偵察到了這支伏兵,立刻稟報中軍主將郭子儀。郭子儀即命左廂兵馬使仆固懷恩帶上一支回紇騎兵,直撲燕軍埋伏之處,迅速將這支伏兵殲滅。

得知伏兵全軍覆沒的消息後,燕軍士氣頓時大挫。李嗣業乘勢與回紇兵團一起迂回到敵軍陣後,阻斷了燕軍的退路,與郭子儀的中軍對燕軍形成了前後夾擊。

至此,燕軍終於全線崩潰。

這一仗,從午時(中午十二時)一直打到了酉時(下午六點),燕軍一共被斬首六萬余級,跌入溝塹被壓死和踩死的也不計其數;唐軍大獲全勝。

安守忠和李歸仁帶著殘部逃回長安後,自知長安必失,於是當天夜裏便與燕朝西京留守張通儒、京兆尹田乾真等人棄城而走,一口氣逃到了陜郡(今河南三門峽市)。

至德二載九月二十八日,唐軍浩浩蕩蕩地開入城中,宣布了長安的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