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衛戰(第3/3頁)

直到這一刻,史思明才知道安祿山死了。

作為一個和安祿山從小玩到大的好友,安胖子之死固然令史思明生出了些許傷感;然而,作為一個擁兵一方的大將,安祿山的暴斃卻讓史思明的內心忽然生出了某種蠢蠢欲動的東西。

說白了,那就是野心——就是圖謀天下、位居九五的野心!

在史思明眼裏,那個庸懦無能的安慶緒根本不配做大燕朝的皇帝!

史思明回到範陽不久,安慶緒為了籠絡父親最得力的這個舊部,連忙下詔任命他為範陽節度使,封媯川王。

然而,史思明並不買安慶緒的賬。

因為,他現在已經是範陽的主人,就算沒有安慶緒的任命狀,他也是當之無愧的主人!而且,他手中又握有燕軍最精銳的鐵騎,他憑什麽要遵奉安慶緒的號令呢?更何況,自從安祿山起兵後,從長安、洛陽兩京擄掠的所有財富全都運回了範陽,此刻的史思明儼然坐在了一座金山上,儼然成了天下最富有的軍閥,他為什麽不能藐視安慶緒呢?

“思明擁強兵,據富資,益驕橫,浸不用慶緒之命;慶緒不能制。”(《資治通鑒》卷二一九)

安祿山之死,無疑為剛剛建立的燕朝埋下了一個致命的隱患。即便安慶緒憑借“父死子繼”的規則繼承了大位,可這並不等於他就能擁有號令百官的大權。換句話說,純粹依靠權謀和暴力建立起來的政權,是不可能依賴“父死子繼”的宗法制度完成權力更叠的。決定其權力歸屬的最終方式,仍然只能是權謀和暴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燕朝皇帝的大位注定是史思明的。

安慶緒的敗亡,只是或遲或早的事而已。

史思明撤回範陽後,留在太原的蔡希德等人就更不是李光弼的對手了。這一年二月下旬,燕軍因久攻太原不下,銳氣盡喪,軍心動搖。李光弼瞅準時機,親率敢死隊出城攻擊,大破燕軍,“斬首七萬余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顯而易見,李光弼這則“斬首七萬余級”的捷報是摻了不少水分的。但不可否認,當這則捷報送到鳳翔的時候,卻起到了強心劑的作用。因為,在肅宗決意大舉反攻長安的前夕,且在唐軍初戰失利的情況下,沒有什麽東西能比這則捷報更能振奮人心、鼓舞士氣了。

只要能達到振奮人心的目的,捷報摻水又何妨呢?

就算李光弼不摻,肅宗李亨也會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