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光復,李泌歸山(第2/4頁)

自去年六月燕將孫孝哲入據長安,迄今共一年三個月。

廣平王李俶帶著大軍進入長安時,受到了老百姓的夾道歡迎。他看見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淚水,那是劫後余生、悲喜交加的淚水。

長安光復了,而兌現諾言的時刻也到了。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面對夾道歡迎的百姓,廣平王李俶的臉上一直懸掛著一個和煦的笑容,可他心裏卻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從李俶踏入長安的那一刻起,他心裏就不停地響起父皇李亨向回紇鄭重作出的這句承諾。

怎麽辦?要不要兌現諾言?

當初為了得到回紇之援,當然可以不顧一切地許諾,可眼下,假如真的兌現承諾,長安百姓必然又要遭受一場可怕的浩劫。倘若如此,長安百姓還會擁戴父皇李亨嗎?還會承認這個在靈武自行即位的新皇帝嗎?如果奪回了京城,卻失去了民心,那麽李唐朝廷日後還能理直氣壯地號令天下嗎?

可是,倘若違背諾言,唐軍在接下來的平叛戰爭中不但不能得到回紇援手,反而會因此結怨於回紇。眼下洛陽未克,偽燕朝未滅,豈能又在自己背後樹立一個新的強敵?

最後,左右為難的李俶終於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雖然這個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李俶暫時擺脫這種兩難困境。

當回紇王子葉護面帶微笑地來到李俶面前,婉轉地要求他兌現承諾的時候,李俶立即翻身下馬,向葉護納頭便拜,說:“現在剛剛克復西京,如果遽然劫掠金帛子女,恐怕東京洛陽的人心都會倒向叛軍,並且替叛軍固守城池,使我們難以攻克。所以,我希望等到克復東京後,再向貴軍兌現承諾。”

葉護一見廣平王向他施以大禮,慌忙下馬回拜,說:“願從殿下之言。”

聽說廣平王幫長安化解了一場災難,百姓們紛紛簇擁在李俶馬前,頻頻拜謝說:“廣平王真華、夷之主也!”(《資治通鑒》卷二二〇)

九月二十九日,克復長安的捷報傳至鳳翔,文武百官當即入朝恭賀,肅宗李亨激動得淚流滿面,忍不住贊嘆:“廣平王的智勇,是朕所不能及的啊!”

當天,肅宗便遣使入蜀,上表奉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鑾。

隨後,肅宗召見李泌,說:“朕已經呈上一道奏表,請上皇東歸長安,同時朕向上皇請求,一旦鑾駕回京,朕就回東宮當太子,繼續恪盡人子之責。”

李泌一聽,忽然表情大變,急著問:“奏表還追得回來嗎?”

肅宗一臉迷惑:“使者已經走遠了。”

“上皇不會回來了。”李泌斬釘截鐵地說。

肅宗大驚失色,忙問李泌何故。李泌答:“陛下建有大功,卻不欲居皇位,上皇自然也不會回京坐皇位,這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該怎麽辦?”

李泌沉吟片刻,說:“由百官聯名,再上一道奏表,詳細陳述‘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克復長安’之種種情狀,然後表示陛下深切思念上皇,渴望早晚在膝下問安,請上皇盡快回京,以成全陛下孝順奉養之心,這就可以了。”

肅宗聞言,趕緊讓李泌起草奏表,寫完後拿來一看,不禁淚下,說:“朕原本懷著至誠之心,希望將大位還給上皇,現在聽了先生之言,才知道這種想法很不妥當啊。”(《資治通鑒》卷二二〇:“朕始以至誠,願歸萬機,今聞先生之言,乃寤其失。”)

很顯然,李亨是在作秀。

所謂“願歸萬機”、回東宮當太子雲雲,都不可能是真心話。

道理很簡單,作為一個亂世即位的中年皇帝,李亨的智商絕對不會低於常人。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第一道奏表是“很不妥當”的。可他又故意要那麽寫,然後讓李泌幫他出主意,最後又不厭其煩地再寫一道奏表,目的就是為了向世人表現出他那“願歸萬機”的“至誠”之心。換言之,李亨是希望給人們造成這樣一種印象——一個如此孝順、如此謙恭、如此真誠的人,怎麽可能從他父親手中搶班奪權呢?

李亨總是不遺余力地把自己打扮得很傻很天真。

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在這個充滿機心、詭詐和權謀的世界上,聰明外露的人八成是笨蛋,而善於裝傻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智者。李亨雖然不一定稱得上是智者,但他肯定不是連奏表都寫不好、連太上皇都請不回來的笨蛋。

就在幫肅宗寫完奏表的數日之後,李泌忽然向肅宗提出了辭職請求。他說:“臣已經報答了陛下的恩德,應該回去過閑雲野鶴的生活了。”

在李泌看來,長安既然已經光復,他出山的目的便達到了。更重要的是,輔佐肅宗的短短一年多來,李泌已經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權力鬥爭的漩渦,把肅宗最寵幸的張良娣和李輔國往死裏得罪了,如果不及時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他遲早會步建寧王李倓之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