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的回紇人(第2/3頁)

既然老丈人都出面了,而且分析得頭頭是道,登裏可汗也只好放棄劫掠長安的打算。他隨即遣使上表,表示願意幫唐朝征討史朝義。

當然,登裏可汗之所以作出這種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絕不僅僅是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如果仆固懷恩和代宗朝廷不是給他許諾了什麽好處,他肯定誰的面子也不會給。換句話說,不搶長安可以,但你總要給他一個地方去搶。

什麽地方?

東京洛陽。

為了保住長安,代宗朝廷將再次把洛陽賣給回紇人。反正幾年前李豫已經賣過一次了,現在又再賣一次何妨?

經過仆固懷恩的努力,李唐朝廷總算跟回紇達成了協議。但是回紇大軍要沿什麽路線進攻洛陽,卻成了雙方爭議的焦點。登裏可汗是打算從蒲關(今陜西大荔縣東)渡過黃河,進入關中,經由沙苑(今大荔縣南),再出潼關東進。

朝廷特使藥子昂一聽就覺得不妥,趕緊建議說:“關中屢遭戰亂,州縣蕭條,無以供養大軍,恐怕會令可汗您失望;如今叛軍盡在洛陽,請大軍東出太行山,自土門(今河北鹿泉市西)南下,攻略邢州(今河北邢台市)、洺州(今河北永年縣東南)、衛州(今河北衛輝市)、懷州(今河南沁陽市),最後再挺進洛陽,如此便可取叛軍資財以供大軍所需。”

乍一看,回紇人要走哪條路線似乎無關大局,可事實上這裏頭大有文章。回紇人之所以想走關中,目的當然是想以籌備“軍需”為名,趁機劫掠關中財富;而藥子昂之所以建議回紇人從河北南下,是因為邢、洺等州都是燕軍的地盤,如果走這條線,既可保護唐朝轄境不被回紇騷擾,又能讓回紇人去掃除燕軍巢穴,收復唐朝失地,真可謂一舉兩得。

然而,登裏可汗不是傻瓜。他千裏迢迢從大漠跑到中原,可不是來替唐朝賣命的,而是來發財的。所以,走哪條路是給唐朝當炮灰,走哪條路才能輕輕松松發大財,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因此,對於藥子昂的建議,他只回答了一個字:不。

藥子昂無奈,只好讓步,提出了另一個建議:讓回紇軍隊出太行陘(太行八陘之二,今河南博愛縣北),南下奪取河陰(今河南鄭州市西北),扼住燕軍的咽喉。

很顯然,這個建議還是想支使回紇人去打硬仗。因為扼守河陰,就等於擋住了可能來援的河北燕軍,又截斷了史朝義的退路。史朝義要是被逼急了,那還不得跟回紇人拼老命?登裏可汗才不想去當這個冤大頭。所以,他的回答仍舊是一個字:不。

藥子昂沒轍了。

看來,回紇人不是他想象中那麽好忽悠的。這幫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家夥,在得到明顯的好處之前,是絕不可能替唐朝出半點力氣的;而且就算出力,他們也絕不會替唐朝獨當一面,頂多就是幫唐軍充充門面、敲敲邊鼓而已。

最後,藥子昂只好再退一步,拿出了第三個方案:請回紇軍隊自陜州大陽津(今三門峽市北黃河渡口)渡過黃河,由太原倉(三門峽市西)負責供應糧草及所有軍需,然後與唐朝諸道軍隊一起東進。

看在“太原倉”的份上,登裏可汗才勉強接受了這個方案。

寶應元年十月,代宗任命長子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以藥子昂、魏琚為左右廂兵馬使,中書舍人韋少華為判官(執行官),給事中李進為行軍司馬,命其即日開赴陜州,與諸道節度使及回紇軍隊會合,克期進攻洛陽。

本來,代宗想起用郭子儀為副元帥,卻遭到程元振、魚朝恩的強烈反對,只好加授時任朔方節度使的仆固懷恩同平章事、領諸軍節度行營(相當於各道特遣兵團總司令官),作為雍王李適的副手。

十月下旬,雍王李適率部進抵陜州。當時回紇軍隊已進駐河北縣(今山西平陸縣),雍王出於禮節,便率左右屬官及數十騎渡過黃河,主動前去拜會登裏可汗。

此時的李適當然不會想到,就是這次旨在增進感情的拜會,卻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禮儀風波”。

雙方見面時,雍王李適以平等之禮晉見登裏可汗,不料對方大怒,當場指責他為何不以拜舞之禮覲見。所謂拜舞之禮,是指正式場合下,臣子對君王應行的一種隆重禮節。雍王身為唐朝皇帝的長子,隱然有儲君之尊,當然不可能向回紇可汗拜舞。

賓主雙方剛一見面,還沒來得及說些客套話,登裏可汗就給了年輕的雍王一個下馬威,現場氣氛頓時極為尷尬。

藥子昂馬上站出來替雍王擋駕,聲稱雍王的身份不適合行拜舞之禮。登裏可汗滿面怒容,一言不發。其帳下將軍車鼻知道可汗是想借題發揮,便徑直走到藥子昂面前,聲色俱厲地說:“唐朝天子既與可汗相約為兄弟,可汗就相當於是雍王的叔父,他豈能不拜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