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藩鎮開刀(第2/3頁)

與此同時,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出兵扼守徐州、甬橋(今安徽宿州市)及渦口(今安徽懷遠縣淮河入口)一帶,與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遙相呼應,封鎖了朝廷的江淮運輸線。

德宗沒料到諸藩居然趕在他前面動了手,頓時勃然大怒,立刻與朝臣們制訂了一個平叛計劃。

六月初,德宗發布作戰命令,準備在南、中、北三條戰線上與叛亂藩鎮全面開戰。

南線戰場,由於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屢屢主動要求征討梁崇義,德宗感其忠義,遂晉封他為南平郡王,加授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命其統率諸道軍隊進攻山南東道。

中路戰場,德宗命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治所相州,今河南安陽市)節度使李抱真、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組成聯合兵團向魏博的田悅發起進攻。

北線戰場,德宗把進攻李惟嶽的任務交給了幽州留後朱滔。朱滔二話不說,欣然領命。本來,幽州與成德、魏博(並稱河北三鎮)一直是同穿一條褲子的,可自從代宗大歷十年,魏博田承嗣誘使成德李寶臣偷襲幽州的朱滔後,幽州鎮就與成德鎮結下了梁子。如今朝廷要討伐李惟嶽,朱滔當然要借這個機會報仇雪恨了。

濃密的戰爭烏雲,又一次在帝國上空迅速聚集、劇烈翻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大戰爆發前夕,亦即建中二年六月十四日,大唐帝國的頭號功臣、四朝元老郭子儀終於走完了他滄桑而輝煌的一生,病逝於長安家中,享年八十五歲。

在平定安史之亂、挽救李唐社稷的那批功臣中,郭子儀是活得最久的一個,也是聲譽最隆、威望最著、功業最盛的一個。其實,郭子儀身邊不乏嫉恨他的小人,比如魚朝恩、程元振等,都曾經不擇手段地算計他,甚至想置他於死地,可郭子儀每次都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這首先當然要歸功於上天賜給他的好運氣,但同時也跟他的處世之道息息相關。

說起郭子儀的為人處世之道,不外乎這四個關鍵詞:謹慎,低調,寬容,堅忍。他之所以能夠在驚濤駭浪、大起大落的一生中屢屢化險為夷,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這幾條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的處世原則。

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郭子儀的一生,未嘗不可作如是觀。

和他同時代的很多武將、文臣和宦官,為了功名利祿爭得頭破血流,最後卻大多死於非命。可郭子儀很少主動去爭什麽,到頭來卻擁有了世人夢寐以求的一切:權力、地位、名望、富貴、平安、長壽、妻妾成群、子孫滿堂……

史稱,郭子儀僅“中書令”一職就兼任了二十四年,光朝廷發給的俸祿每月就多達兩萬緡(兩千萬錢),加上各種渠道的私人收入,可謂富甲一方,所以家裏的庫房總是“珍貨山積”。

郭子儀不僅門庭顯赫,而且人丁也異常興旺。在他的長安大宅內,家人、族人,連同奴婢、仆從加起來,足足有三千人,相當於今天正規部隊的兩個團!

郭子儀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婿,“皆為朝廷顯官”;孫子有數十個,每次請安的時候,郭子儀連認都認不過來,只好保持同一個表情,對每個孫子都微笑點頭。曾擔任郭子儀副將的仆固懷恩、李懷光、渾瑊等人,雖貴為王公,也經常被郭子儀呼來喝去,甘願受其驅使,以至連郭子儀的家人,也把這幾個大將視同家裏的仆從差役。

蓋棺論定之際,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裏對郭子儀做了這樣的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終。其將佐至大官、為名臣者甚眾。”

終有唐一朝,做人做到這份上的,恐怕也只有郭子儀一個了。

郭子儀死後,德宗為之輟朝五日,命有關部門為他修建一品陵墓,並在一丈八的高度上詔令再加一丈,所有喪葬費用都由朝廷支付,文武百官全部赴郭宅吊唁。出殯那天,德宗李適率百官親臨安福門,為之哭泣送葬,隨後謚號“忠武”,讓其配享代宗廟庭。如此種種,可謂極盡人臣之哀榮。

就在郭子儀去世的同時,一場大規模的平藩戰爭也迅速拉開了帷幕。戰爭在三條戰線上先後打響。

首先來看中路戰場。建中二年七月底,馬燧與李抱真合兵八萬,從壺關(今山西壺關縣)越過太行山直抵邯鄲,對駐守在此的楊朝光部發起攻擊。正在圍攻臨洺的田悅擔心腹背受敵,親率一萬多人回師援救楊朝光。馬燧命部將李自良在雙岡(今河北邯鄲市西北)阻截,並下死令:“如果讓田悅過了雙岡,你就提頭來見!”李自良遂奮力死戰,擊退了田悅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