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第3/3頁)

如今,吐蕃千方百計想要求和,當然要拿這件事來做文章了。韓滉去世不久,馬燧便親自陪同吐蕃使者入朝,強烈表示要與唐朝結盟,共同對付回紇人。

德宗內心的天平開始傾斜了。

與此同時,張延賞也利用德宗對李晟的猜忌之心,在朝中大造輿論,聲稱吐蕃人去年入寇時,大肆劫掠邠、寧等地,卻唯獨對李晟的轄區鳳翔秋毫無犯,這足以證明李晟與吐蕃人之間,肯定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聽到謠言後,李晟大感憂懼,他絕沒想到尚結贊那個近似小兒科的反間計,竟然會在此刻發揮可怕的作用。尤其讓他感到無奈的是,天子李適是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對於這類謠言,他向來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

李晟為此寢食難安,隨即派遣子侄入朝,上表請求削發為僧。德宗當然是好言勸慰,駁回了他的請求。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德宗對李晟的猜忌已經有所減輕。李晟很清楚這一點,隨後便親自入朝,以身患足疾為由,堅決要求辭去鳳翔節度使的職務。

一開始,德宗並沒有批準,但是禁不住張延賞一直在耳邊吹風,說什麽“李晟不宜久典兵”雲雲,便下定決心解除李晟的兵權,同時與吐蕃議和。

貞元三年三月,德宗召李晟入朝,和顏悅色地說:“朕為了西北地區的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決定與吐蕃議和。你去年曾與吐蕃交兵,不適合再擔任邊境節度使,最好是留在朝廷,朝夕輔佐朕;至於鳳翔的職務,你自己選一個人接替吧。”

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這一刻,李晟黯然神傷,同時也如釋重負。

三月下旬,德宗加授李晟為太尉,仍兼中書令,保留原有的勛階和爵位,其余兼職一概免除。

五月初一,德宗任命渾瑊為會盟使、兵部尚書崔漢衡為副使、宦官宋奉朝為都監,命其率步騎二萬余人前往清水(今甘肅清水縣),與吐蕃簽訂和平協定。

渾瑊出發前,李晟一再告誡他,一定要在會盟地加強戒備,千萬不可輕信吐蕃人。張延賞聽說後,馬上去向德宗告狀,說:“李晟企圖阻撓此次會盟,所以才讓渾瑊嚴加戒備。皇上,我方一旦露出懷疑形跡,對方必然也會懷疑我們。這樣彼此懷疑,還談什麽會盟?”

德宗隨即召見渾瑊,嚴厲要求他一定要對吐蕃人推心置腹、以誠相待,萬不可心懷猜疑,破壞吐蕃人和解的誠意。

數日後,渾瑊奏稱,已經和吐蕃商定,於這一年閏五月十九日會盟。德宗馬上批復同意。張延賞隨即召集文武百官,把渾瑊的奏章拿給眾人傳閱,得意洋洋地說:“李太尉堅持他的成見,認為唐吐兩國無法達成和議,可結果怎麽樣呢?這是渾侍中的奏章,會盟日期已定,皇上也已批復。不知李太尉作何感想?”

張延賞的話很快就傳到了李晟耳中。李晟搖頭苦笑,對親信說:“我生長在西北邊陲,熟悉吐蕃的情況,也了解吐蕃人的心思,所以才會反對和議。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朝廷被吐蕃誆騙,從而蒙受恥辱!”

此時此刻,上至德宗、下至百官,都認為唐吐會盟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了,還有誰會去理會李晟的擔憂呢?

五月初六,渾瑊等人按預定計劃離開長安,前往會盟地點。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直到渾瑊走了半個多月之後、亦即五月二十二日,吐蕃才忽然派人來到長安,說:“清水不是吉祥的地方,請改在原州的土梨樹(今甘肅鎮原縣東)會盟,一旦盟約簽訂,我方即刻歸還鹽、夏二州。”

德宗沒有多想,立刻派快馬去追趕渾瑊,通知他地點已改變。

吐蕃人為什麽突然改變會盟地點呢?

滿朝文武幾乎沒人對此產生懷疑,只有神策軍一個叫馬有麟的將領向德宗提出:“土梨樹地勢險惡,吐蕃人很容易在那裏埋設伏兵,最好是改在原州的平涼川(今甘肅平涼市西北),那裏地勢平坦開闊,比較安全。”

德宗聞言,心裏隱約生出了一絲不祥的預感,但他說不清這種預感是什麽。

為了防備萬一,德宗還是采納了馬有麟的建議,旋即派人告訴吐蕃使者,將會盟地點改在平涼川。

此時,在千裏之外的原州(今寧夏固原縣),吐蕃宰相尚結贊正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目光遙望著東南方向的長安。

他的嘴角,懸掛著一個同樣意味深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