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堵吐蕃的戰略

貞元三年八月末,吐蕃宰相尚結贊集結重兵,並聯合羌族和吐谷渾部落的軍隊,大舉入侵隴州(今陜西隴縣)。據戰報說,吐蕃的聯合兵團“連營數十裏”,兵力不可勝數。

京師震恐。

九月初五,德宗慌忙派遣大將石季章、唐良臣分別率部進駐武功(今陜西武功縣西)和百裏城(今甘肅靈台縣西)。

九月初七,吐蕃軍大掠汧陽(今陜西千陽縣)、吳山(今陜西寶雞縣西)、華亭(今甘肅華亭縣),把當地的老弱百姓屠殺大半,剩下的要麽挖去雙目,要麽砍斷雙手,讓他們自生自滅,然後擄掠青壯年一萬多人,準備押到安華峽(今甘肅清水縣西)一帶,配發給羌人和吐谷渾部落當奴隸。

為了炫耀兵威、震懾唐朝軍民,吐蕃將領十分囂張地對所有俘虜說:“準許你們面朝東方,哭辭鄉國!”

一萬多人齊聲慟哭,可以想見那情景是何等慘痛和淒涼。很多人不甘受辱,紛紛跳崖自殺,前後傷亡者共計一千多人。

吐蕃主力押著俘虜滿意而歸後,還有一支余部胃口尚未被填滿,又折回來攻擊隴州。當地刺史韓清沔會同神策軍將領蘇太平,趁夜襲擊吐蕃軍營,終於將這夥貪得無厭的強盜打了回去。

吐蕃人年年這麽燒殺擄掠,而且動不動就深入關中、威脅長安,實在是令唐朝君臣和百姓不堪忍受。

李泌認為,必須有一個從根本上打擊吐蕃人的辦法,讓唐朝徹底擺脫這種消極防守、被動挨打的局面。

如上所述,李泌的辦法是“不用中國之兵,使吐蕃自困”。具體而言,就是通過一系列外交手段,跟回紇、南詔、大食、天竺等國家締結同盟,充分利用這些國家跟吐蕃之間固有的爭端,促使它們把槍口調轉過來對準吐蕃人,讓吐蕃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逐步削弱它的實力,最終讓它徹底消停!

當然,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需要高明的外交手腕和切實有效的行動,同時也需要耐心和時間。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實現這個計劃,最大的障礙其實並非來自於外,而是來自於內。

說白了,最大的障礙就是德宗本人。

因為德宗和回紇有宿怨。

李泌很清楚,要和南詔、大食、天竺這些國家結盟,德宗肯定都沒意見。唯獨回紇,是李適心中不可碰觸的一塊傷疤。要跟回紇人結盟,就無異於把這塊傷疤狠狠揭開……

所以,這件事很難。

但是再難,李泌也必須去做。

事實上,從回朝拜相的那一天起,李泌就已經在考慮跟回紇結盟的事情了。有一次,德宗和李泌討論邊境部隊屯田的問題,李泌就故意露出口風,說他有一個削弱吐蕃的計劃,德宗連連追問,李泌卻始終避而不答,因為時機不到,李泌不能貿然開口。

貞元三年秋,也就是吐蕃最近一次入寇的不久後,機會終於來了——現任回紇可汗合骨咄祿屢屢遣使入唐,要求與唐朝和親。

可想而知,德宗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正巧這個時候,邊防部隊的一些將領紛紛上奏,說軍隊缺少馬匹,要求朝廷撥給,可朝廷囊中羞澀,根本滿足不了軍隊的需求。李泌順勢對德宗說:“陛下如果能用臣的計策,數年之後,馬匹的價格必然會掉到現在的十分之一,到時候軍隊就不愁缺馬了。”

德宗忙問他什麽計策。

李泌說:“陛下要保證開誠布公,並且願意為了帝國和百姓委屈自己,一切都從社稷大計出發,臣才能說這個計劃。”

德宗面露不悅:“你盡管說,不必疑心。”

至此,李泌才和盤托出了他的計劃:“希望陛下能夠北和回紇,南通雲南(南詔),西結大食、天竺,如此一來,不僅能使吐蕃陷入困境,馬匹也很容易得到。”

不出所料,德宗一聽臉就黑了。他甕聲甕氣地說:“其他三個國家,照你的話去辦;至於回紇,絕對不行!”

李泌:“臣早知道陛下會作此反應,所以一直不敢提出來。但是為了挽救帝國的危局,回紇反而應該優先考慮,其他國家可以暫緩。”

德宗:“只有這個回紇,提都別提!”

李泌:“臣身為宰相,所說的話陛下可以不聽,但不能不讓臣說。”

德宗急了:“你什麽話朕都可以聽,唯獨跟回紇結盟的事,只能留給子孫後代去考慮,只要朕活著,這事想都別想!”

李泌:“莫不是當年的陜州之恥,讓陛下難以釋懷?”

德宗:“對!韋少華他們因為朕的緣故受辱而死,朕豈能忘記?只可惜國家多難,沒有機會報仇,但絕不能與回紇和解。這事到此為止,你別再說了!”

如果是別人,這時候必定會知難而退,但是李泌絕不會退。除非德宗砍了他的腦袋,或者罷了他的職位,否則別想讓他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