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瘋狂奔馳的烈馬(上)

從歷史的兩頭往中間看,德宗在位的整個貞元二十年,大唐帝國就像是一駕行走在混沌黑夜中的馬車,看上去顯得了無生氣而且疲憊不堪。雖然天下再也不像建中年間那麽混亂,但是帝國的方方面面都看不出絲毫起色。人到中年的德宗李適就像歷史上的每一個守成之君那樣,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地守著祖宗留下的江山,既沒有智慧和能力讓它重綻盛唐時代的光芒,也不至於昏庸到把它失手打翻。

大唐帝國的馬車就這樣搖搖晃晃地依靠慣性在黑夜中前行。

如果說帝國是一駕馬車,那麽桀驁不馴的藩鎮就是一群拉著帝國瘋狂奔馳的烈馬。盡管頭上套著馬韁、身上拴著車軛,可它們還是經常亂蹦亂跳,把老大帝國搞得險象環生、幾欲傾覆。進入貞元年間,雖然相當多的藩鎮還是野性未馴、我行我素,但畢竟沒有鬧出太大的亂子,只有“宣武”和“彰義”這兩匹烈馬最為瘋狂,在相當一段時期內讓德宗朝廷疲於應付,傷透了腦筋。

宣武鎮(治所汴州,今河南開封市)的亂子是從貞元八年(公元792年)開始鬧起來的。這一年四月,宣武節度使劉玄佐病卒,德宗小心翼翼地征求宣武軍方的意見,說:“調陜虢觀察使吳湊過去接任,可不可以?”

宣武軍方說可以,德宗松了一口氣,趕緊命吳湊走馬上任。

不料,吳湊剛剛走到半路,劉玄佐的女婿和侍衛親軍就突然發動兵變,擁立劉玄佐之子劉士寧為留後,並磔殺數名傾向朝廷的文武將吏,劫持了朝廷派駐宣武的監軍宦官,脅迫朝廷發布正式任命狀。

德宗慌忙問計於宰相。當時的宰相竇參說:“宣武將領大多暗中依附平盧(淄青)節度使李納,如果朝廷拒絕,恐怕宣武就會和平盧連成一氣了。”

德宗擔心建中年間的諸藩之亂重演,只好息事寧人,正式任命劉士寧為宣武節度使。

然而,即便德宗想要息事寧人,可宣武並沒有從此太平。

因為,依靠兵變上台的劉士寧根本就不能服眾。劉士寧是個典型的“官二代”,昏庸淫亂,生性殘暴,行為乖張。據說每次出門打獵都要帶上好幾萬人,比別人打仗帶的兵還多,而且總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打,往返一次就要好幾天,把隨從的將士搞得苦不堪言。

劉士寧很清楚,很多將領心裏不服他,尤其是都知兵馬使李萬榮。此人向來深得將士擁戴,對他始終是個威脅。所以,劉士寧上台沒多久就剝奪了李萬榮的兵權。

李萬榮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十二月十日,劉士寧一大早就帶著兩萬多人出城打獵,李萬榮意識到機會來了,馬上進入節度使府,召集留守的劉士寧親兵一千多人,宣稱朝廷已經敕令劉士寧入朝,並任命他李萬榮為留後,即日起接管宣武軍權。

就在士兵們半信半疑的時候,李萬榮又說:“凡執行敕令者,每人賞錢三十緡。”士兵們一聽,立刻納頭便拜。緊接著,李萬榮又以相同手法接管了整個宣武軍隊,然後下令關閉城門,並派人去對劉士寧說:“朝廷命你前往京師,最好馬上動身,若稍有拖延,即刻砍下你的人頭,傳首京師。”

劉士寧頓時傻眼。

他早知道這個李萬榮是個禍害,可沒想到他這麽快就動手了。

劉士寧恨得咬牙切齒,卻一點辦法也沒有。雖說他現在手底下還有兩萬多人,可這些人是跟他出來打獵的,不是打仗的。真要打起仗來,這些人十有八九不會聽他的。況且劉士寧也有自知之明,真要跟李萬榮過招,他還是太嫩了,壓根沒半點勝算。

沒轍了,劉士寧只好帶著五百名親信騎兵乖乖入朝,另外那二萬將士立刻掉頭奔回汴州。劉士寧走到東都時,所有親信騎兵全跑光了,身邊只剩下幾個奴仆和侍妾。到達京師後,德宗馬上給他下了道敕令,命他老老實實在京師的宅邸裏待著,給他父親服喪,並嚴禁他自由出入。

宣武剛剛消停了一年多就又鬧起來了,讓德宗實在頭大。他問當時還在朝中的陸贄該怎麽辦。陸贄認為,雖然劉士寧被逐是宣武人心所向,但李萬榮驅逐節度使並未得到朝廷批準;為了嚴肅綱紀,應該立即派遣能幹的大臣視察宣武,然後相機行事。

可德宗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妥協。他對陸贄說:“如果拖下去,事態恐怕會惡化。朕打算任命一個親王為節度使,讓李萬榮代理留後之職,任命狀馬上就發。”

不知道李適有沒有聽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話,如果有的話,他一定知道這句話就是在說他的。自從建中年間的諸藩之亂後,李適就成了一只徹頭徹尾的驚弓之鳥。不管哪個藩鎮發生兵變,也不管哪個人用什麽方式奪取了軍權,他最後采取的辦法幾乎都是妥協退讓、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