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之死(第3/3頁)

當那個鬼魅般的黑影毫不猶豫地出手,李純就只能永遠留在自己的夢中了。

其實,李純沒有醒來不見得是件壞事。至少,他不用面對被家奴手刃的恥辱。至少,他無需感受死不瞑目的悲憤。至少,他不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驀然發現——現實有時候遠比噩夢更為恐怖。

這一夜,大明宮的上空大風驟起,恍如聲聲嗚咽的鬼哭。中和殿的數扇長窗被兇猛襲來的夜風訇然吹開,龍床周匝所有蟠龍燭台的火光在同一瞬間遽然熄滅。

殿中的黑影搖晃著身子,步履淩亂地沖出了陰森幽暗的大殿。

一彎娥眉月淒清地掛在大明宮闕的一角飛檐上。

月光慘白,照見了一張臉。

那是陳弘志同樣慘白的臉。

“庚子,(憲宗)暴崩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志弑逆。其黨類諱之……但雲藥發,外人莫能明也。”(《資治通鑒》卷二四一)這就是唐憲宗李純的最後結局,也是他遺留在史冊上的最後一點印跡。

一代中興之主,竟然以如此方式告別人世,告別他的帝國和臣民,著實令人錯愕,更令人不勝唏噓。

在有唐一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上,憲宗李純是第一個被宦官弑殺的皇帝。

在他身後,這一幕還將不斷重演。

憲宗之死,歷史上被稱為“元和宮變”。後人普遍認為謀殺李純的兇手就是內常侍陳弘志,而幕後主使就是梁守謙和王守澄等人。甚至有人懷疑,太子李恒和他的生母郭貴妃也間接參與了這場弑君的陰謀。

當然,誰也沒有確鑿證據把這對母子推上歷史的被告席,人們只能從李恒事後的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猜測他很可能事先知道了宦官們的密謀。即便他沒有參與其事,至少他采取了袖手旁觀的姿態,對這幫宦官的弑逆罪行予以了默認,並在事後予以了充滿諷刺意味的褒賞和嘉獎。

僅此一點,太子李恒就難辭其咎。

不過,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權力遊戲的法則裏面也從來沒有良心和正義的位置。換言之,這個世界歷來只看重結果,過程通常不必過問;只要目的達到,手段也往往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只要除掉天子李純,太子李恒和他的擁躉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做他們想做的一切了。

憲宗被弑的當天夜裏,以王守澄為首的內侍宦官就發布了天子駕崩的消息,還附帶說明了天子的死因——藥物中毒。

發布消息的同時,早已準備就緒的梁守謙帶領全副武裝的神策右軍士兵沖進了吐突承璀的府邸,不由分說,將其砍殺,緊接著又沖進澧王府,殺死了李惲。

吐突承璀可能至死也沒弄明白,自己到底輸在什麽地方,又為何會死得這麽難看。

除掉所有對手後,李恒立刻以帝國儲君的身份,大舉犒賞擁立有功的梁守謙和王守澄等人,並賜予神策左、右軍官兵每人五十緡錢。

元和十五年閏正月初三,亦即憲宗暴崩的短短幾天後,二十六歲的太子李恒就在宦官的簇擁下登上了皇帝寶座,是為唐穆宗。

李恒登基次日,就把宰相皇甫镈逐出了京師,貶為崖州(今海南瓊山市)司戶;數日後,又命人將柳泌亂棍打死,將其他所有方士也全部流放嶺南。

憲宗李純和他的元和時代就這麽成為歷史了。

朝野上下當然都會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可人們最多也就是把憲宗之死歸咎於迷信方士和誤食丹藥而已,沒有人會想到皇帝的真正死因。所以,對於新君李恒貶逐奸相、流放方士的舉措,長安士民無不拍手稱快。人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這是新天子英明睿智的表現。

既然朝廷公開發布的憲宗死因是藥物中毒,那麽罪魁禍首皇甫镈等人當然要受到應有的懲罰。

這是給憲宗的在天之靈一個交代,也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有誰會懷疑李恒的動機呢?

其實,李恒的動機還真是值得懷疑。

誠然,惡名遠播的皇甫镈和他推薦的那些招搖撞騙之徒早就該被清理了,如今的下場是他們應得的。可如果我們就此把新君李恒視為一個英明之主,那顯然是把事情看得太過粗淺了。客觀上,李恒固然是辦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主觀上,他難道不是想讓皇甫镈和那些方士為憲宗之死背黑鍋嗎?

說白了,只有把皇甫镈等人推到被告席上進行宣判,李恒才能躲在歷史的幕後,不動聲色地把弑父弑君的鮮血悄悄抹掉。

也許,這才是李恒的真實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