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劉徹的春天(第3/4頁)

當時,劉徹一聽,這還得了。如果被竇太後聽到了,十個灌夫都不夠老人家宰。於是,劉徹緊急將灌夫調出長安,遷為燕相。沒想到,灌夫在燕地又沒待多久,再次惹事丟官,只好回長安閑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灌夫這廝,簡直就是為惹禍而生的。

灌夫愛惹事生非,跟他的猛人性格有著莫大的關系。當時長安人都知道,灌夫性格剛直,不好拍馬屁。正因為如此,還落下一個毛病。

此毛病就是:對待長安皇親貴戚,就像秋風掃落葉,寒冬凍霜枝,任意淩辱,天不怕地不怕。對待地位低下的士子,猶如春天般的溫暖,夏天般的甘泉,照顧恭敬如初,無微不至。

終於看明白了吧,這就是灌夫悲劇的根源。很不幸的是,竇嬰孤不擇友,竟然將灌夫這個禍種傍上,也被捆綁著送上一條不歸之路。

盡管灌夫屢屢丟官,卻不愁吃穿。原因很簡單,他很富有,是個千萬富翁。僅家裏養的食客,就有數百,與他來往的都是天下豪傑及大奸大滑之徒。正因為他黑白通吃,所以他之前都混得很開。其老家潁川的宗族兄弟趁機賴他名聲,橫行鄉下,霸田占地,收保護費,大發橫財。

因此,灌氏家族在潁川的人氣指數跌到谷底。有一兒歌為證: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這歌唱的意思就是:潁水清清,灌氏家族就安寧無事。如果潁水渾濁,灌氏家族恐怕就要被滅族了。

潁水清濁,朝夕不同。一輪太陽,可將潁水曬清;一場大雨,可將潁水搞渾。所以,灌氏禍福,只在瞬間。老百姓還是相信那句話,惡有惡報,善有善果。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

在人生的戰場上,灌夫似乎都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然而,他最後這次丟掉燕相一職後,再也爬不起來了。

有錢無官,權貴巴結的心思漸漸冷卻。門庭冷落鞍馬稀,牛逼一去不復返。就在這時,得意的灌夫,被失意的竇嬰撞上門來了。

竇嬰之所以看上灌夫,是看上他的暴力股值,認為他能為己所用;灌夫看上的是,竇嬰的外戚關系和丞相舊名。於是,兩人遇上,一拍即合,大叫相識恨晚,結成抱團。

那時,失意的竇嬰和失意的灌夫,這對同病相憐的朋友,都找到了共同的娛樂愛好:出門打獵,遊山玩水,互為知己。

後來的事實證明,竇嬰找灌夫為知已,的確找錯人了。確切地說,灌夫不是什麽好知已,也不是一棵好乘涼的大樹,而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就差一個可以拉響炸彈的人了。

和親是個難題

公元前135年,秋季,八月。東方孛星出現,星光長久不衰。

按天文學家的看法,東方肯定要出事了。果然,這年秋天,閩越王駱郢率軍攻打南越。南越王趙佗曾經是東方的地頭蛇,如今趙佗在地下朽矣,兒子趙胡接班,輪到駱郢來欺負他來了。

趙胡不敢動兵,立即派人向漢朝呼救。劉徹一看,不得了,又是這個閩越王。趙佗死前,已拜漢朝為大哥。閩越欺負南越,就等於欺負大哥的小弟。

於是,劉徹牙齒一咬,狠狠地說出一個字:打!

漢朝兵分兩路:一路是由外籍官民接待總監(大行)王恢,從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出發;另外一路是由農林部長(大農令)韓安國,由會稽郡(今江蘇省蘇州市)出兵,準備兩路夾攻閩越。

大隊人馬已經出發,這時劉徹收到一封長書。翻開一看,長如裹腳布,臭味撲鼻,連蚊子都要懼他三分。此書作者,正是淮南王劉安。劉安者,劉長之子也。劉安上書的目的就是反對劉徹南征。其根本理由大約如下:

第一:陛下君臨天下,應該推行仁政,主張和平。自漢朝開國以來,兩越互相毆打,已不下百次。然而,漢朝從未真正派軍隊深入作戰。這是為什麽?主要是南方地濕山深,障氣滿林,猛獸出沒,漢軍不適應異地作戰,肯定吃虧。曾記否,南越王曾經背叛過漢朝,我老爹劉長派兵想深入作戰。結果,當時時逢夏季,霍亂橫行,咱們的兵,上吐下瀉,被迫還軍。

第二: 閩越有數十萬軍隊,我們要拿下它,必須有五倍以上的兵力。傷兵損將,勞民傷財倒不說,就算我們拿下了閩越,俘虜全國,那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買賣啊。我聽說閩越王駱郢已被他的親弟駱甲幹掉,陛下不如像對待東海王國一樣,將他們全國遷往中原得了。當然,如果您覺得麻煩,可以另扶持親漢之王,分封王爵,令其永世為漢藩屬。

從輩分來說,劉徹應該叫劉安一聲叔叔。當初,劉長本來和劉恒親如手足,可劉長為人太過囂張,甚至愚蠢要起造反,所以被劉恒廢掉。這個劉安,人還算好,還特有才。劉徹很欣賞他才,但就此書而論,劉徹實在不敢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