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豐客窮馬周遭際 南陽人岑文本讖言(第3/3頁)

他說皇上要讓官員每人都寫一份議論為政得失的帖子呈送上去,主要一點就是對旱災的看法。常何是個武將,是玄武門事變中負責關大門兒和抵抗李建成、李元吉舊屬鬧事兒的武將,長得一臉橫肉,最喜歡拿槊,讓他拿筆寫文章,還不如直接捅他一刀爽快。常何會寫字,但他能寫的最小的正楷字也跟鵝蛋差不多大,而且形狀千奇百怪,比雞爪子撓的都難看。

皇上,你讓一個連《詩經》都沒讀過的人寫評論,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嗎?

什麽治國的意見,你讓我寫如何幹凈利落地殺人還差不多。

常何繞著院子轉了幾圈兒,最後淡然——讓門客寫。

任務轉交給了馬周。

和往常一樣,馬周不把這當成是要人命的事情,這是給別人寫的,他就當練筆。昔日喜歡吹牛的馬周,摸起筆來,一揮而就。頃刻間,二十余條對於國家政策的看法就寫出來了。像往常一樣,常何沒太當回事兒,他把紙張收起來,準備交作業。這封上書交到了李世民的手裏,所有人都沒當回事兒。

如果李世民也沒當回事兒的話,唐朝的歷史就該改寫了。

李世民是個善於發現的人。其他上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襯托常何先生的文筆和思想。

“常何?”

李世民清醒地意識到,這個常何,不對,是寫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一位治國的良臣!這些建議,每一個字都像一味對症的藥一樣解開李世民的心頭疑惑。“厲害,果然厲害!”李世民激動地捏著這份上書,多少日子了,困擾他的這些問題他都沒能理清,卻讓這篇文章給一語道破!

不行,要把常何找來!

常何很快就來了,李世民拿著他的上奏問道:

“這是你寫的嗎?”

常何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面對李世民,只能如實說:“不是臣寫的,是我讓家裏的食客馬周寫的!”

“馬周為人如何?”

“這個人很忠孝。”

一句話,改變了馬周的命運。

李世民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動,“馬周,馬周,宰相之才,宰相之才!趕緊,趕緊令人馬上去找馬周,給通行證,直接覲見!”

馬周今年三十歲了,為了等到這一天,他不知忍受了多少煎熬。終於等到這個機會了,皇上要見,是皇上親自接見!所有人都能想象得到,馬周應該顛顛兒跑來面見皇上,千恩萬謝,淚流滿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馬周含著酒氣,對使者大手一擺,從嘴裏吐出倆字來:

“不去!”

常何聽完奏報,真想沖回家裏去親手揍他一頓。

但李世民卻非常激動。

三顧茅廬的故事你們沒聽說過麽?

常何還真沒聽說過什麽三個毛驢,他只知道馬周欠揍。

李世民不惜委曲求全,一口氣派了四位當朝重臣去請他。馬周先生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表示皇帝有誠意,他可以前往。李世民終於見到了這位能人,他倆開始暢聊軍國大事。李世民發現,馬周就是他找了那麽長時間的賢人。狂喜之下,他直接將馬周安排到了門下省工作,以求未來直接提拔。

從一介布衣,到所有人羨慕的中央官員,馬周這一路,究竟算是坎坷,還是幸運呢?

後來,馬周被拜為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品階不高,權力巨大,掌握百官彈劾權,也極容易被提拔。

所以,監察禦史工作雖然辛苦,但有不少人削尖腦袋要去任職。

馬周一改往日懶散的作風,工作成績非常喜人。

他善於上奏,文辭機智敏銳,切中時政,裁決事情的時候十分周密,當時的人都對其贊賞有加。再後來,李世民對馬周產生了依賴。馬周不在他眼前晃悠,他就渾身不得勁兒,還說:“我一見不到馬君,就渾身難受!”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世說新語·德行》中講了這麽一個故事。

周子居常雲:“吾一日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說的就是周子居(泰山太守,為政清明,有美譽)經常對別人說,我一天看不見黃叔度,我就感覺自己很庸俗鄙陋。李世民對馬周的依賴,和周子居對黃叔度的評價是一個道理。

很多人都認為馬周前途光明。

中書侍郎岑文本也曾對他的朋友講起過馬周,他說:“馬君論事,切中要害,沒有一條不好的。聽他說事兒有一種清新的感覺,令人忘記疲憊。他和蘇秦、張儀、終軍、賈誼是同一類人,是治國能臣啊!”

但轉念,岑文本有些神傷地說:“但是,馬君升遷太快,他處理的事情會突增,恐怕會被累死。”

不得不佩服岑文本的眼光,最後的最後,馬周的確是被累死的。只是岑文本,自己並沒有猜到自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