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滄海(第4/8頁)

八月,鄭成功率水師進抵羊山(今大洋山),於初十召集“閩系”、“浙系”主要將領召開軍事會議,商討進軍長江的具體部署。

就在萬事即將俱備之時,“東風”卻提前來了,而且相當給力,一場颶風光臨羊山。敵人進攻可以還擊,颶風來襲就只有幹瞪眼了。鄭軍損失相當慘重,鄭成功打仗又喜歡帶著家屬,結果六位妃嬪、三個兒子都被刮到海裏淹死了。

鄭成功大為震驚,只得宣布散會(其實早被吹散了),率部返回舟山。舟山已成一片荒島,沒辦法長期立足,鄭軍又於九月南下福建。

還沒動手就挨了當頭一棒,鄭成功抑郁得想撞墻,一路上直拿沿海的清軍出氣,相繼攻克台州、海門衛、黃巖、樂清等地,最後返回金門休整。

永歷十三年(1659年)二月,鄭成功、張煌言再次準備北上長江。四月底,鄭軍進抵浙江定海,經兩日激戰後全殲守軍。

鄭成功攻占定海,本意是想造成進攻寧波的假象,調出駐防江南地區的清軍前往浙東增援。清軍果然中計,兩江總督郎廷佐調兵馳援浙東,江南地區的防守更加薄弱。

五月初,鄭成功、張煌言率十萬大軍、三千多艘戰船從定海北上,於十九日經吳淞口進入長江。

在強大的鄭軍水師面前,清軍在長江的防禦體系純屬小孩兒“過家家”。鄭成功經過江陰時,嫌地方太小,打都懶得打,大搖大擺就過去了。一直到六月十六日,大軍才像模像樣地在瓜州打了第一仗。二十二日,鄭軍在鎮江大敗蔣國柱、管效忠的援軍,兩日後占領鎮江。二十六日,張煌言率領的前鋒部隊已進抵南京城下。

得知南京告急,清廷舉朝震驚,輿論一片嘩然。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當時在北京為清廷效力,根據他的描述,遭遇這場突然的變故,順治帝瞬間秀逗了,打算卷起鋪蓋回東北老家。挨了孝莊太後一頓臭罵之後,順治帝才漸漸平心靜氣,與廷臣商討應對之策。

朝堂如此,坊間的混亂更是可想而知。當時的北京人心惶惶,很多人甚至產生了南下投奔鄭成功的想法。(東南之客,皆惶怖思歸,至有泣下者。)

由於清軍主力集中在西南進剿朱由榔、李定國,北京已經無兵可派,只有在六月底急調進攻貴州的部分八旗兵回援南京。

這支援軍有兩個特點:數量極少、身心疲憊。——兵力有限也就算了,居然還是在貴州被揍得鼻青臉腫,被其他輪戰部隊換下來休整的,這玩笑開大了吧?

無論這支援軍是否能趕到南京,就目前雙方的態勢來看,鄭成功、張煌言拿下南京城已然是十拿九穩。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走過南明十幾年的歷程,我們應當對一切莫名其妙的意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不錯,意外再次光臨。——鄭成功占領鎮江後,竟然不走了!

鄭成功進長江之後,迅速地往南京趕,還派張煌言率“浙系”打頭陣,卻決定在鎮江原地踏步,著實令人有些費解。

鄭成功到底在搞什麽飛機?

其實,鄭成功最初的想法是在鎮江作短暫停留,通過搞入城式、閱兵式,向江南各地“亮肌肉”,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目的。

鄭成功采取的策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南京附近的句容、儀真、滁州、六合紛紛派人前來聯絡,表示願意歸附。

二十八日,鄭成功在鎮江舉行軍事會議,討論進取南京的具體作戰部署。

要進攻堪稱“江南首府”的南京,這麽大的作戰行動確實有必要討論一下。但是,事情壞就壞在這次會議上,確切地說,壞在會議的決策上。

這次軍事會議主要討論一個問題:怎麽去南京?

甘輝首先發言,建議大軍棄船登岸,走陸路長驅直入,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狡虜亡魂喪膽,無暇預備,由陸長驅,晝夜倍道,兼程而進,逼取南都。)大軍能一鼓作氣拿下最好,實在攻不下來,就先困住南京守軍,掃清外圍,“孤城不攻自下”。

這裏涉及一個水路、陸路孰快孰慢的問題,前面曾經說過一個類似的場面。劉文秀進攻常德時,自己率主力走陸路,部將盧明臣則走水路,意圖兩路合擊。結果,“衰神”劉文秀被暴雨攔在半道,盧明臣卻順江跑得飛快,導致兩軍難以相顧,盧明臣的孤軍幾乎全軍覆沒。

看來,水路顯然比陸路要穩妥得多。但是,打仗是門藝術活,更是門技術活,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分析。從鎮江到南京,不僅是逆流而上,在這個季節還是頂風而行,這對主要依靠風力前進的戰船而言,顯然是很不利的。特別是鄭軍水師都是在海裏晃蕩的,戰船的噸位一個比一個大,如果風不給力、水不給力,大噸位就成了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