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緊鎖的大門(第4/5頁)

因為這事,中英關系搞得相當緊張。英國派出使者團也有緩和兩國關系的意思,英國並非不想通過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只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英國和法國長期作戰,國力消耗很大,再跟中國打,一時之間他們承受不起,再者英國對於中國也還不是很了解。中國一向自稱天朝大國,光是這種威勢也足以讓英國三思而後行。

對於英國使者,清廷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嘉慶對英國的印象特別壞,英國海軍曾經搶占澳門,還曾進入中國海域搜捕美國船只,並且不斷地向中國販賣鴉片。是可忍孰不可忍,嘉慶很想直接拒絕英國使團,但作為一個禮儀之邦的皇帝,他必須克制,展現出應有的風度。

英國使者到來之前,嘉慶就連發上諭,規定使團只準在天津港口登陸,讓沿途的文武官員對他們多加防範,還讓官員們在接待時不準奢靡,天津港口的一些建築不必重新粉刷,除了一些重要的使者可以登岸外,其他閑雜人等一律留在他們的船上,而且要派人嚴加看管他們的船只。從嘉慶的這些上諭中可以看出,他對英國的反感確實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以,這次談判不會有任何結果,中、英兩國注定要槍杆子見分曉。

阿美士德等人到達天津港口後,蘇楞額負責接待他們。宴會開始時,蘇楞額就給英國使者出了一道難題,他要求英國使者跟他一起向皇帝牌位行跪叩禮。阿美士德等人表示這絕對不可以,他還說並不是自己不虔敬,只是他們向來沒有這個習慣,見到國王也不過是作揖。

蘇楞額則表示,這是禮節,進了天朝就應該按天朝的規矩辦事。蘇楞額還援引當年馬戛爾尼訪華時曾問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禮的事情,並說副使斯當東當年也在場。斯當東正如嘉慶所說的,相當狡猾,他說自己當年很小,對此毫無印象。他既沒有否定,也沒有肯定,完全以沒有印象推脫,狡猾至極。

雙方使者就這個問題僵持了下去,一直談不攏。無奈,蘇楞額作出讓步,並上奏嘉慶為英使說話:“這些貢使雖然對吾皇虔敬不二,可惜不敢改變他們國家的禮節,怕回去後受到國王的責怪,所以在行禮時只能按照他們自己的禮節回報皇恩。”

蘇楞額如此辦事讓嘉慶非常不滿,嘉慶訓斥道:“請你讓英國使者反復練習天朝禮儀,他們什麽時候熟練,什麽時候讓他們進京覲見。還有,你告訴他們,天朝所有的臣民,還有朝鮮、安南、琉球、回部、準噶爾等,進京都是按照這個禮節。如果他們練不好這個禮儀的話,讓他們永遠不要進京。”

然而,蘇楞額這人辦事似乎缺心眼,他竟然違反嘉慶的旨意帶著使者進京。嘉慶知道後,給蘇楞額發了一道警告性的上諭,嚇得蘇楞額滿頭冒汗,立即讓使者停止前進,就地操練三跪九叩之禮。阿美士德仍然不肯退讓,反復說自己不敢改變本國禮儀,否則國王必然會重罰。

蘇楞額表示,這絕對不可以。阿美士德無奈之下,表示可以按照自己國家的禮儀做九次,以此表示對皇帝虔敬之心。

可是對於嘉慶來說,按照英國禮儀做一百次也不行。氣憤之下,嘉慶撤掉了蘇楞額,讓理藩院尚書和世泰和吏部尚書穆克登額處理這事,可惜這兩人也沒能說服英國使者。英國使者為什麽變得比過去更難說服呢?說白了還是他們國力增強了。

和世泰和穆克登額不能說服英使,但又怕嘉慶責怪,怎麽辦呢?只能動用中國傳統的智慧:先模棱兩可上奏,最後出事了推卸責任。

他們上奏說:“貢使們仰承天恩,至誠感服。奴才們讓他們操練禮節,可惜他們起跪仍然不是很自如,勉勉強強還算是個禮。”

他們這麽一說嘉慶當然高興了,說明這些使者還是臣服了,只是禮儀不是很熟練而已。就這樣,嘉慶讓他們帶著使者進京。

和世泰等人抱著極大的僥幸心理,希望英國使者能夠草率行禮,然後蒙混過關,到時候自己就可以推說他們只是不熟練。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和世泰不敢直接帶阿美士德和斯當東覲見,而是帶了其他一些次要的使者先作一個緩沖。

這天,嘉慶坐在大殿之上,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整齊地站在殿上,無數雙眼睛瞪著英使行禮。讓嘉慶倍感意外地是,這些使者並不像和世泰所說的那樣行跪叩大禮,只用英國的禮儀對嘉慶作揖。和世泰大為慌亂,居然捏造謊言說:“他們之所以不能行禮是因為正使生病了,不能行禮,沒有正使帶頭,其他人都不會。”

嘉慶信以為真,還準備請禦醫為正使治病。接著,嘉慶讓副使過來覲見。和世泰一聽,完了,只能繼續撒謊:“副使也生病了。”和世泰很清楚,副使斯當東態度比正使阿美士德更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