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決定天國存亡的北伐與西征(第5/9頁)

溫紹原是個不錯的父母官,深得民心,他老早就訓練了一大批鄉勇。在太平軍到來之前,他就把百姓都遷入城內,然後堅壁清野。兩軍相持期間,溫紹源甚至主動偷襲北伐軍的先鋒部隊,差點讓太平軍的先鋒部隊全軍覆沒。

北伐軍攻不下六合縣,只好繞開,攻打鎮守蘇州的周天爵。周天爵手下沒多少兵,但他這個人膽子非常大,居然真的模仿書中情節,玩起了空城計。城門打開,周天爵坐在城樓上悠閑地抽煙。林鳳祥非常謹慎,居然不敢攻,放棄了宿州。周天爵得理不饒人,居然還帶著三千人馬去追擊太平軍,也小有收獲。

太平軍一再受挫,損失了不少人馬,只好招募饑民。後來北伐軍又被勝保在清流關下擊敗,北伐形勢不容樂觀。從這些戰鬥中可以看出,李永芳和林鳳祥都不是那種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只能算是沖鋒陷陣的將領。

不過,這兩次失敗之後,太平軍很快扭轉形勢,接連攻克蒙城、亳州,來到黃河邊上。

清軍將領陸應谷與北伐軍在黃河邊發生了激戰,雙方都死傷不少。正在北伐軍苦於無法渡河之事,撚軍過來協助他們,擊退清軍,攻下歸德。陸應谷倉皇逃跑,歸德之戰後,北伐軍再次一路高歌,暢行無阻,接連攻破睢州、陳留、開封,一路到達軍事重鎮朱仙鎮。

盡管太平軍拔去了黃河邊上的清軍營壘,但林鳳祥和李開芳都不熟悉水戰。這兩人都是打仗還行,組織不行的角色。加上此時軍隊人數擴張,他們一時之間非常茫然。林鳳祥請求韋昌輝支援些糧草,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啊!倉皇之中,兩人也沒來得及籌備,就匆匆渡河。結果被八旗將領托明阿和善祿偷襲,死傷慘重。

無奈之下,他們決定趁夜偷渡,結果又被清軍炸沉不少船,傷亡慘重。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李開芳和林鳳祥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渡河。渡過黃河後,只剩下兩萬人的精銳部隊,其他人等不是被殺,就是逃散。

北伐軍渡過黃河後,鹹豐頓時嚇壞了。接著,北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河南省懷慶府。懷慶城池堅固,北伐軍打了兩個月,拿不下來,只好放棄,向西挺進。其時,在天京的楊秀清給北伐軍發出了一道密函,讓他們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以最快的速度閃擊京師,讓清軍來不及反應,方寸大亂。可惜這封密函被清軍截獲,李開芳在懷慶逗留了兩個多月,完全違背了楊秀清打亂清軍的戰略部署的目的。

楊秀清也知道北伐軍在兵力上處於劣勢,所以要通過機動作戰打亂清軍部署,防止清軍的散部隊集結成大軍團。

隨後,北伐軍進入山西境內。鹹豐大怒,下令逮捕直隸總督納爾經額。

聽說太平軍進入山西,巡撫哈芬立即跑得不見蹤影。鹹豐又很憤怒,下令逮捕哈芬,但沒人能找到哈芬。如此一來,山西境內等於是不設防,北伐軍在這裏縱橫馳騁,極少阻滯。城池一座接一座被攻破。如果北伐軍在山西能樹立良好軍紀,將這裏當成北伐的一個暫時大本營,也許北伐的結果就完全兩樣。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在平陽城,守城的一個清兵開炮打死了林鳳祥的一個旗手,而這個旗手恰恰就是林鳳祥的老鄉。林鳳祥非常憤怒,破城之下,下令屠殺全城百姓。瘋狂到這個地步,能不覆滅嗎?

北伐軍由於缺少一個素質高的領導,軍紀混亂也是意料之中。李開芳和林鳳祥都是粗暴的武夫,不太懂政治,所以群眾基礎比較差。聽說太平軍來了,百姓紛紛逃亡。此時,人數雖然有五萬,估計很多人都是勉強加入太平軍的。

穿過洪洞後,北伐軍進入了直隸省,撲向天津。才十幾天的時間,北伐軍就一路攻城略地,距離保定只有六十裏。消息傳到京城,皇城裏炸開了鍋。城裏的有錢人紛紛出逃,鹹豐也做好了逃亡的準備。

危亡關頭,鹹豐作出部署,命惠親王綿愉為大將軍,和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勝保等人合力保衛京城。

勝保是滿洲鑲白旗人,曾考中舉人,但天生對軍事感興趣。勝保雖然是滿人,但最崇拜的偶像是嶽飛,這個武癡還打算在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結果刺完“精忠”兩個字就刺不下去了,太痛了。至於報國兩個字是用紅筆寫上去的,每半個月上一次色,起保鮮作用。在被鹹豐委以重任之前,勝保一直生活在幻想中,受夠了同僚們的嘲笑。

這次終於能夠一展平生報復,那肯定是拼死賣力了。

近代人物中,勝保最崇拜年羹堯。他說話做事經常模仿年羹堯的風格,甚至連生活細節都模仿年羹堯。如此一個人,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將領。但清軍將領的素質實在太低了,勝保好歹是一個急切渴望施展才華的人,只要敢打敢拼,慢慢就能打出經驗,說不準真能成為一代名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