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圖和宋遼戰爭(第3/3頁)

王安石和宋神宗曾經幾次討論宋太宗以來的陣圖問題,並且比較了宋太祖、太宗兄弟兩人的禦將之道,說得十分清楚。一次是在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八月:

神宗論太宗時用兵,多作大小卷(陣圖)付將帥,禦其進退,不如太祖。

王安石曰:太祖知將帥情狀,故能得其心力。如言郭進反,乃以其人送郭進,此知郭進非反也,故如此。所以如進者皆得自竭也。其後郭進乃為奸人所摧,至自殺。楊業亦為奸人所陷,不得其死。將帥盡力者乃如此,則誰肯為朝廷盡力?此王師所以不復振,非特中禦之失而已。

神宗曰:祖宗時從中禦將,蓋以五代時士卒或外附,故懲其事而從中禦。

王安石曰:太祖能使人不敢侮,故人為用,人為用,故雖不中禦,而將帥奉令承教無違者,此所以征則強,守則固也。(28)

指出從中禦將,頒賜陣圖是懲五代之事,是怕士卒叛變,怕將帥割據,指出宋太祖雖不中禦,而將帥奉令惟謹。反面的話也就是宋太宗和他以下的統治者,不能使人不敢侮,因之也就越發不放心,只好從中禦將,自負勝敗之責了。

另一次討論在第二年十一月:

宋神宗問先朝何以有澶淵之事。

安石曰:太宗為傅潛奏防秋在近,亦未知兵將所在,詔付兩卷文字雲,兵數盡在其中,候賊如此,即開某卷,如彼,即開某卷。若禦將如此,即惟傅潛王超乃肯為將。稍有才略,必不肯於此時為將,坐待敗衄也。但任將一事如此,便無以勝敵。(29)

連兵將所在、兵數多少也不知道的前方統帥,只憑皇帝所發陣圖作戰。這樣的統帥,這樣的禦將之道,要打勝仗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是宋遼戰爭中宋所以屢戰屢敗,不能收復幽燕的原因之一。這也是宋代著名將帥如廣大人民所熟知的楊業,所以遭忌戰死,狄青作了樞密使以後,被人散布謠言去職憂死的原因。因為這些人都不像傅潛、王超那樣,而是有才略、有決斷、有經驗、有擔當的。同時,這一事實也反映了宋代統治階級內部的深刻矛盾。

————————————————————

(1) 《宋史·卷二六四·宋琪傳》。

(2)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

(3)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〇》。

(4)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四九。

(5)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四》。

(6)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七、五八。

(7)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四》。

(8)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六》。

(9)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六》。

(10)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一》。

(11)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四》。

(12)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六》。

(13)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〇》;沈括:《夢溪筆談》。

(14) 《宋史卷二八七·兵志一》。

(15) 《長編》卷一四九、一五五。

(16) 《長編·卷二〇》;曾公亮:《武經總要後集·三》。

(17) 《長編·卷二一四》。

(18) 《長編·卷五〇》。

(19) 《宋史》本傳,卷一一八、一三二、一三三、一五七、一七〇、一七九、二五四、二百七。

(20) 《長篇·卷二五九》,注引陳師道:《談叢》。

(21) 《宋史·卷二七一·趙延進傳》,卷二五七《李處耘傳附李繼隆傳》;《長編·卷二〇》;《武經總要後集·三》。

(22) 《宋史·卷二六八·王顯傳》。

(23) 《長編·卷三〇》。

(24) 《長編·卷四四》。

(25) 《長編·卷一二六》,《歐陽修文集·三·晏公神道碑銘》。

(26) 葉夢得:《石林燕語·九》。

(27) 《宋史·卷二六七·李惟清傳》。

(28) 《長編·卷二三七》。

(29) 《長編·卷二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