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

海瑞(公元1514—1587),廣東瓊州(今海南島海口市)人。是明朝,也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好官。

他的一生經歷正好和況鐘、周忱相反。

況鐘和周忱在蘇州和江南的政治措施,是執行封建王朝鞏固統治基礎、緩和階級矛盾的政策的,在執行中,不但得到朝廷當局的支持,還得到皇帝的特別命令,可以便宜行事。在推行以後,不但增加了封建王朝的財政收入,也適當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以此,也獲得了人民的擁護、歌頌。雖然也遭遇到專管財政收入的戶部的阻撓、反對,和部分地主的攻擊、抗議以至汙蔑,但是,那畢竟是少數,不是主要的潮流。

海瑞的經歷便不同了。雖然他的主要政治生活,任江南巡撫和周忱相同,駐地在蘇州和況鐘相同,得到人民擁護、歌頌,被叫作青天,也和兩人相同。他的政治措施的目的,也是為了鞏固封建王朝統治基礎,緩和階級矛盾,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忠臣、良臣,但是,他卻遭受到和況鐘、周忱不同的對待,他不但得不到朝廷當局的支持、皇帝的保護,卻反而遭到反對、排擠,他被地主階級集中攻擊、誣蔑,終於罷官,不能夠貫徹他的政治主張。雖然也有些官僚、地主、青年知識分子支持、鼓勵他,但是,那畢竟是少數,不是主要的潮流。

況鐘做了十三年蘇州知府,周忱做了二十一年江南巡撫。海瑞呢,只做了半年多江南巡撫,便被自己的階級代表攆下台了。

為什麽海瑞遭受到和況鐘、周忱不同的對待?卻又受到人民同樣的擁護、歌頌?

這是因為:第一,時代不同;第二,地主階級的利害不同;第三,人民得到了好處。

說時代不同。況鐘、周忱所處的15世紀前期,正是明封建王朝的全盛時期。經過14世紀中期二十年的長期戰爭以後,明王朝采取恢復、鼓勵生產的政策,把荒廢的田地分配給有勞動力而缺地少地的農民耕種,經過了三四十年,到15世紀前期,生產恢復了,發展了,地主階級通過經濟壓力、政治力量,兼並分散的農民土地。這時期,土地正處於從農民手中逐步被地主階級兼並的過程中。土地基本上還是分散的,高度集中的現象還沒有形成。其次,蘇州、松江等地區雖然有大量官田,蘇州的官田甚至比民田多許多倍,這些官田名義上的地主是以皇帝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但耕種的卻仍然是分散的農戶,官田雖然租額特別重,但皇帝並沒有直接經營。同時,也正因為這一地區,官田比例較大,一般地主的兼並手段便不能不受到限制,集中的過程便比較緩慢了。

正因為當時土地比較分散,大地主的數量還不是很多,在政治上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朝廷當局,也就不能不較多地考慮中、小地主和富農、自耕農的利益,采取了一些和緩階級矛盾的措施。這些措施在歷史上被稱為政治修明,博得史家的贊嘆。

到了海瑞的時代,情況不同了。他生在明封建王朝從全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生於明武宗正德九年,死於明神宗萬歷十五年,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個王朝。這幾十年中,社會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土地更加集中了。皇帝大量侵奪百姓的田地,建立了無數皇莊,後妃、親王、公主、宦官和勛戚、將軍、大官僚都有許多莊田,直接派莊頭經營,有的還非法收稅,親王的莊田從幾千頃以至到幾萬頃,有的親王占有的田地跨越好幾個省。嘉靖時的宰相嚴嵩、徐階都是當時最大的地主。萬歷初期有一個地主的田地多到七萬頃。農民的田地被地主所侵奪,淪為佃客、莊客,過著牛馬般的生活。莊園的莊頭莊仆,作威作福,欺侮百姓。貴族和官僚家裏養著無數的奴仆,有的是用錢買的,更多的是農民忍受不了田租和差役的負擔,投靠來的。他們終年為主人服役,除家庭勞役以外,有的學習歌舞,演奏戲劇,有的紡紗織布,四出販賣,有的經營商業,開設店鋪,沒有工資,沒有自由,世代子孫都遭受同樣命運。無處投靠的便只好逃奔四方,尋找活路,大量人口脫離了原來戶籍,流移各地。這樣,被抑勒為私家奴仆的、逃亡外地的人們越來越多,封建王朝戶籍上的人口便越來越少,當差服役的人相應的也就少了。同時,田地冊上的土地數字也大大減少了,這是因為農民土地大量地集中到地主手中,地主隱瞞不報,逃避租稅;因為莊田數量越來越大;因為農民大量逃亡,土地無人耕種,閑置荒廢。這樣,封建王朝的地租收入便自然日益減少了。收入不夠用,只好使用加稅的辦法解決,租稅越重,中小地主、自耕農不能負擔,便更多地采用隱蔽手段,投靠在大地主名下,大地主土地越多,勢力越大,把自己名下的賦稅和差役都盡量設法分攤給農民,農民的負擔便越重,階級矛盾便越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