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鴻章(上)(第3/9頁)

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的二月份,淮軍組建完畢,一共八千來人,打算順著長江一路往下,從太平軍的要塞邊沖過,去援助鎮江,這個方法還沒有最終決定。二月二十八日,上海的官僚紳士籌集了十八萬兩銀子,雇了七艘大輪船,行駛趕赴到安慶來迎接淮軍,定好分三回把他們都拉到上海去。三月三十日,李鴻章的軍隊全都到達了上海,他接到聖旨,暫時代理江蘇巡撫這一職務,並讓薛煥當通商大臣,專門辦理和別人交涉的事情(薛煥,原來是江蘇巡撫)。

那時候常勝軍的制度管理等還沒有完全制定好。華爾作為一個外籍的將領,他監督管理著五百人的軍隊,駐守著松江。同治元年的正月,敵兵一萬多人來侵犯松江,把華爾部隊圍了幾十圈之多,華爾奮力戰鬥擊退了他們。等到李鴻章抵達上海的時候,華爾所在的部隊被劃歸李鴻章指揮,又新招募了一些中國的壯士勇者,李鴻章命令華爾對他們加以訓練。這些士兵的軍餉和糧食,比那些湘軍、淮軍的每支軍隊都要多。

從此之後,常勝軍終於成為一支得力的武裝隊伍。

松江府所在的位置在江蘇、浙江的邊上,是提督級別的武官們駐守的地方,還是江蘇的交通要道,因此太平軍攻打這裏十分猛烈。李鴻章命令常勝軍和英法的消防兵集合到一起(當時英法有部分消防兵,專門聚集在上海來保護自己的租界),攻打松江南邊的金山衛和奉賢縣[1];淮軍的程學啟、劉銘傳、郭松林、潘鼎新,這些將帥攻打松江東南的南匯縣。太平軍拼死奮力攻打,英法的軍隊敵不過就撤退了,導致嘉定縣[2]又淪陷了。太平軍想要趁著勝利的余威進攻上海,程學啟在太平軍行進途中出兵迎戰,擊敗了他們,南匯的太平軍將領吳建瀛、劉玉林等人打開城門來投降。川沙廳(在吳淞口的南邊)有上萬名太平軍來侵襲,劉銘傳死死防守著南匯,終於擊敗了他們,順便又收回了川沙廳。然而盡管是這樣,太平軍的主力依舊強勁雄壯、威武不屈,一部分部隊圍攻松江青浦,一部分部隊潛伏在廣福塘橋,聚集在四濱,偷偷觀察著新橋。當年五月,程學啟帶著一支軍隊駐守在新橋,強大的太平軍沖過來,程學啟的軍隊接連好幾天都被太平軍圍攻,當時情況十分緊急。李鴻章知道情況後,親自帶著軍隊過去增援,和太平軍的部隊在徐家匯相遇,李鴻章奮力拼搏,殊死搏鬥。程學啟在自己的軍營中看見了李鴻章的帥旗,全都離開營地和自己的部隊一起夾擊敵人,獲得勝利,殺死了太平軍三千多人,俘獲四百多人,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囤聚在松江府郊區的太平軍,聽到這個事情後,都被震驚了,急忙集合隊伍向北撤退,這才為新橋解了圍,上海的緊急戒備解除,防禦情形得到了好轉。

淮軍剛到上海的時候,西方的洋人看他們的衣服和帽子非常簡陋,都偷偷地嘲笑他們。李鴻章不斷地對身邊的人說:“一個軍隊優不優秀、厲不厲害,難道是因為身上穿的衣服嗎?等他們那些人看到我們大張旗鼓、士氣高漲的時候,自然心中會重新定論。”之後,歐美人看見淮軍將領的勇敢剛毅,軍隊紀律的嚴明,沒有不一改往常的態度、對他們心生敬意的;就連那些統轄之下的常勝軍,也開始對李鴻章服服帖帖,聽從李鴻章發號施令。

當時曾國藩已經接受了獨自圍剿太平天國的重大任務,任務艱巨,責任也很明確,沒有什麽人可以分擔的,也沒有什麽阻擋牽絆他們。於是他就命令李鴻章負責肅清江蘇南部,左宗棠負責肅清浙江,曾國荃負責肅清南京。南京這個地方,是太平天國的根據地,而南京和江蘇、浙江兩個省份相互庇護,才形成了巨大的勢力。所以如果不能把江蘇的太平軍都掃除完,是不能圍困住南京的;如果不能成功進攻、圍剿敵人的老窩南京,那麽江蘇也不能全部收復。當淮軍前往上海的時候,曾國荃和楊載福(後改名為嶽斌)、彭玉麟等人,謀劃從水路和陸路協助前進,攻破長江南北兩岸太平軍的壁壘。四月的時候,曾國荃從太平府沿著長江順流而下,攻下金柱關,搶奪東梁山的營寨,又進攻收復了秣陵關、三汊河、江心洲、蒲包洲等軍事要塞。五月的時候,他就進入南京城外的雨花台屯兵駐紮。這實際上得力於李鴻章解除了松江的圍攻。所以談論這場戰役的戰績,大家當然就可以知道,湘軍之所以能收復南京,殲滅厲害的敵人,並不是曾國荃一個人的功勞,實際上是靠李鴻章他們消滅了太平軍外圍勢力,使得太平天國的錢財和物資、兵力形成一種孤立的形勢,使太平天國的主力不能不坐以待斃。淮軍之所以能夠平定蘇南地區的敵人,也並不是李鴻章一個人的功勞,實際上是通過曾國荃等人率兵端了敵方的老窩,讓他們的將領和士兵們心生憂慮,軍心動搖,戰鬥力下降。蘇東坡有句詩,是這樣說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同治元年、二年之間的時候,中國的景象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