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鴻章(上)(第2/4頁)

李鴻章和朝鮮之間的外交有很多失策的地方,在前面的章節已經說過了。然而因為這個緣故,《天津條約》才逐漸演變成了《馬關條約》。嗚呼!莊子有一句話:“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善於下棋的人對於看似無關緊要的幾步都不肯輕易放過,後來再有趕上這個局面的人一定要多加小心。戰爭持續到甲午年冬天的時候,中國人舍棄抗爭,想求和解,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正月的時候,中方派遣張蔭桓、邵友濂去和日本人談和解。日本人認為來的人沒什麽地位,說話也沒什麽分量,所以拒絕了他們的請求,於是朝廷重新派遣李鴻章去。二月的時候李鴻章就去了,隨行的還帶了參贊李經方等人。他們在二月二十四日抵達馬關,和日本的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展開談判。第二天先討論停戰的條件,日本人首先提議用大沽、天津、山海關三個地點作為交換條件,辯論了很長時間,雙方都絲毫不肯退讓,於是就重新提議暫時擱置停戰條件,直接討論和約。伊藤博文說:“既然這樣的話,你們必須將停戰的綱要撤回,以後不許再提這件事。”他們兩人還在僵持,最後的商量結果還沒有決定。二十八日,第三次會議開始召開,李鴻章在回下榻處的路上突然遇到了刺客,被槍擊中了左臉,子彈打進了他左眼睛的下面,他好幾次都要昏厥。聽到這個消息後,來問情況的日本高官絡繹不絕,伊藤博文、陸奧宗光也親自來李鴻章這裏慰問,恭恭敬敬地謝罪,擔憂的心情寫在臉上。日本天皇和全國上下的大臣以及子民,都對此深深哀悼,所以就同意在中國之前提出來的停戰節略上畫押。用言語不能爭過來的東西,通過一個槍傷就得到了。於是停戰的事這才稍稍有了眉目。在李鴻章剛被刺客射傷的時候,日本天皇派來禦醫和軍醫來檢查李鴻章的病情,那些醫生都說應該取出槍子,傷口就能夠自己慢慢恢復,但必須靜養一段時間,不能再勞神費心。李鴻章慷慨地說:“國家現在正處在艱難的時刻,和解的局面必須促成,一刻也不能耽誤,我怎麽能因為這點小事耽誤國家呢?”李鴻章寧願死掉也不要取出子彈。遇刺的第二天,有人見到他的血流滿了身上穿的袍子,他說:“這血是用來報國的!”李鴻章的眼眶噙滿了淚水,說:“既然我舍棄自己的性命後對國家有好處,這有什麽不能做的呢。”他慷慨、忠誠的氣節,讓君子敬佩。

李鴻章遇刺後,朝廷降旨慰問,上面派李經方代理全權大臣,然而實際上還是李鴻章掌握實權,一切事情都是他自己說了算。雖然被子彈射傷了,躺在床上不能起來,他仍然用嘴表達著自己對每件事的意見,太醫們都為他感到憂慮。三月初七那天,伊藤博文等人把他們擬定的和約底稿拿來。十一日的時候,李鴻章準備回復的文件。他把條約綜合其中的大綱,分為四款:第一是朝鮮自主,第二是割地,第三是賠款,第四是通商權利。除了第一個“朝鮮自主”外,剩下的都極力反駁。十五日的時候,又另外擬定了一個和約底稿送了過去,即擬定賠償兵費一萬萬兩白銀,割給他們奉天南四廳縣的地方等。日本同樣也每一條都駁斥回去。十六日的時候,伊藤博文等人又準備了一個修改後的定約稿寄了過來,跟之前的和約相比要求稍微降低了一些,差不多就是《馬關條約》的大概內容了。當時李鴻章的傷已經差不多痊愈了,於是又去春帆樓和日本的全權大臣當面協商,他反復和對方磋磨,但是日本絲毫不肯讓步,最後只能聲明如果能夠在三年內還清賠償的錢款,那麽就都免除利息,至於在威海衛駐紮的軍費,要減免一半。現在把《馬關條約》的全文列在下面:

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和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為了訂立和約,使兩國還有兩國的大臣百姓重新過上和平的生活,共同享有幸福,並且杜絕將來再次產生爭端,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特意下詔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從二位勛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外務大臣、從二位勛一等子爵陸奧宗光,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特意下詔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爵李鴻章,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李經方,為全權大臣,他們在這裏校閱所奉的諭旨,認定這些都確實屬實,沒有摻假,雙方會面共同商議簽訂各項條款,列出如下:

第一款 中國承認朝鮮國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尊重其領土和主權完整,所以凡是有損其獨立自主體制的,比如該國向中國進貢等事情,從此以後全部都要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