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黨爭的開始:端王集團的驚世廢立陰謀(第2/7頁)

而廢立總要有時機,實現它的途徑其實只有兩條——造反和政變。這都是屬於成功率極小成本極高的高難度動作,誰沒事造個反啊。所以,雖然皇帝的寶座總被人盯著,但也是很安全。

但慈禧不知道的是,正是從她終止光緒皇帝的變法、自己去“臨朝訓政”開始,才給了端王集團實施廢立的時機!

弟兄們,你們看懂了沒有?這老太太一會兒“退而不休”,一會兒又從“二線”重返“一線”(臨朝訓政),原來這老太太橫豎只是需要有一個人去當傀儡皇帝,當她的道具啊。既然光緒皇帝的變法搞砸了,激起了滿人的眾怒,那麽我們不如積極運作廢去光緒,改立我們的人為皇帝,既為太後鏟除心腹之患,又給我們帶來好處。

就這樣,慈禧為了一己權欲重新出山,卻激起了端王集團更大的私欲。在專制王朝內,誰都不傻,誰都會往權力的金字塔尖上鉆的,只要有機會。

在端王集團的謀劃裏,要成為新皇帝的這個人並不是端王本人,他年紀已經有點大了,一個40多歲胡子都快要白了的人,實在沒有理由去取代更加年輕的光緒成為新皇上。但是我們知道,一個胡子花白的中年男人,他是有兒子的——14歲的愛新覺羅・溥儁(jùn)。說起來他還是光緒的堂侄子。

現在我們知道了,廢立才是端王集團真正的陰謀,也是他們真正的“政見”。排漢和排外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只是實現政治陰謀的手段,漢臣損害了滿人的特權,當然要排漢了,光緒皇帝大搞學習西方的變法,為了廢掉他自然也要排外了。對於專制王朝的政治人物來說,他們的“政見”(或者說是政治理想)往往就是他們的政治目的,誰是“排外派”,誰是“親洋派”,誰是“開明派”,誰是“保守派”,這些標簽是很重要的,但標簽本身不能說明一切,朝廷裏沒有無緣無故的派——是權力走向才決定了派別走向。

而端王集團廢立的野心突然爆棚,除了發現有機可乘,他們多少還是有些把握的。

“臨朝訓政”給慈禧帶來的掌權軟肋

要了解這個秘密我們首先必須來回顧一下慈禧在光緒年間的掌權之路。總的來說,它可以分為三階段。

第一個階段自然就是“垂簾聽政”,這一“垂”就是從光緒被立為皇帝一直到18歲(1889年)親政之前,由於光緒年幼不能夠處理政事,於是大姨光榮地頂上。這個階段參照的先例是大唐武則天,屬於直接掌權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是從1889年至1898年戊戌變法時,按照祖制,已經成年的皇帝光緒必須“親政”,慈禧必須退休,去頤和園伸胳膊遛腿。但是我們知道,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實際情況是她老人家“退而不休”,依靠這麽多年在官僚集團中提拔和任用的嫡系,在頤和園遙控朝廷,這是屬於間接掌權的階段。

接下來就到了戊戌變法,光緒搞砸了變法,引起了官僚集團的強烈反彈,這對於慈禧來說,卻又是一個“好機會”,因為她終於又可以借著收拾“變法失敗”的爛攤子之名,重返權力一線了。但光緒這孩子都已經結婚了,再像幼年時垂簾聽政也不太合適了,有沒有辦法能夠在組織形式上實現重返權力一線呢?有。

當年長壽的乾隆爺為了使他在位的時間不超過他敬愛的康熙爺爺,當了60年皇帝後主動“退位”,去當了三年“太上皇”,他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同殿辦公,乾隆“臨朝訓政”,大小事情都由他做主。嘉慶在那三年裏只是一個“見習皇帝”。

慈禧第三個階段的掌權模式正是“臨朝訓政”。雖然她把光緒皇帝圈禁在瀛台,但光緒平時還是需要正常上班(上朝)的。在大殿裏,一般慈禧坐主位,光緒在一旁坐副位或者站立,大臣們有事象征性地向光緒上奏,其實是向慈禧匯報,最後拿主意的也還是慈禧——這實際上又回到了直接掌權的階段。

完美,一切都很完美。從表面上來看,最新階段的“臨朝訓政”不僅有“祖宗之法”可依,而且還排除了光緒成年之後以“親政”的名義逐步收回權力的風險。本來這個風險是挺大的(之前帝黨的出現就是明證),而現在既然以“變法失敗”這個契機“臨朝訓政”,這個風險被排除了,光緒永遠失去了做一個真正皇帝的機會。

然而,我們知道,表面完美的事情往往會有真正的風險,“臨朝訓政”給慈禧掌權帶來的真正的風險就是——掌權無名。

光緒已經成年,這是慈禧永遠也改變不了的事實(她不能違反自然規律)。只有光緒才是真正名正言順的皇帝,這也是慈禧永遠也改變不了的事實(她不能違反當年立光緒為皇帝的歷史)。一個成年的皇帝必須親政,必須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又是慈禧永遠也改變不了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