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鴻章一生的最後一次議和(第7/11頁)

大清肯定是要把各國“實際的軍費開支和戰爭損失”賠完的,這點八國都沒有意見,爭論的焦點在於大清還要多賠多少?也就是說,每個國家還能從大清那裏訛詐多少兩銀子?這個問題簡直是不用想的,無論是老毛子還是日耳曼人,他們都已經做了獅子大開口、大發一筆的打算,但此時出現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國家,它就是美國。

美國人強烈反對過度賠償,主張“根據大清的實際償還能力來定數額,將賠款保持在一個適當的限度內”,這自然是被認作“頭腦發暈的決定”。但是,美國人從未放棄為減少“庚子賠款”而努力。

在美國人的堅持下,八國先是成立了“財源調查委員會”,先調查清國的實際償還能力。美國人根據調查,最先提出了一個數額——2.02億兩白銀左右。而俄國人和德國人一看總共才2億多兩白銀,還不如6年前日本人在《馬關條約》中實際到手的多,堅決反對,美國只好又將數額增加到2.66億兩,還是遭到強烈反對。最後其他幾國也不管什麽對大清“財源”調查不調查了,確定了一個最後方案:每一位清國人,包括“東南互保”地區裏的人,對八國賠款一兩白銀,合計為4.5億兩(按照購買力計算,當時的一兩白銀大致相當於如今100~150元人民幣),這是由朝廷支付的賠款;另外,燒過教堂、殺死過傳教士的省份還要賠給教會、傳教士約3000萬兩白銀的地方賠款。

後來有人專門做過計算,各國按照這個數字所獲得的賠款,平均約7倍於他們的實際損失,比日本在《馬關條約》中約5倍於實際損失又進了一步,難怪俄國人說“這是歷史上少有的最夠本的戰爭”。

美國人堅決反對如此巨額勒索,他們向海牙國際仲裁法庭申請裁決。然而,此時的“海牙國際仲裁法庭”也不過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八國集團,美國人孤掌難鳴,賠款數額仍然維持原議,美國減少“庚子賠款”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4.5億兩白銀中,俄國人分到了1.3億兩(約占總數的29%),其次是德國(20%)、法國(15%)、英國(11%)、日本(7.7%)、美國(7.3%),八國中排在最末兩位的是只出了幾十個兵的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另外還有五個歐洲國家雖然沒有出兵,但八國認為他們也應該獲得賠款,他們是: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當時為一國),他們分得了從11.25萬兩至850.5萬兩不等的白銀。

跟“馬關賠款”一樣,數額問題確定了,接下來就是大清如何支付的問題,這又是事關各國利益的。

德國提議將大清的海關關稅提高到10%,關稅提高,外國貨物進入清國就要多交稅,大清也就會有更多的錢來還款,俄、法隨即表示同意,不過,這三國的算盤打得是很精的:他們不是大清的主要貿易國,提高關稅對他們影響不大,而對大清出口很多的英、美、日就損失不小了,於是此方案在英、美、日的強烈反對下,最終沒有通過。

俄國人又生一計:讓大清先向各國的銀行借錢還款。這裏面有什麽玄機呢?朝廷向八國的銀行借錢,自然要有擔保公司,擔保公司是誰呢?八國政府,而他們也不是白擔保的,既然要擔保,就要有抵押,朝廷能拿什麽做抵押?自然就是最穩定和最大的一筆收入——稅。

於是,俄國人這一招的實質就是:大清以未來幾十年的關稅作為抵押,向外資銀行貸款,通過這筆貸款再還掉庚子賠款,繞來繞去,等於大清又多了一道借錢的程序。

俄國人是很狡猾的,他們之所以增加一道借錢的程序,倒不是看重那些利息(再借錢肯定就會產生利息),他們看重的是對大清關稅的控制權。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大清海關關稅一直控制在英國人手裏,就連海關總稅務司都還是英國人羅伯特・赫德擔任的。海關關稅是清國主要的稅收之一,截留了這個財源,就可能控制清國的財政,控制了清國的財政,就有可能左右大清的政局。所以多少年來,俄國一直費盡心思想在關稅上插上一腳,在過去很多次條約中,俄國曾經不止一次地提出了這個方案,現在他們仍賊心不改。

而英國人也不傻,他們一直在嚴防死守的就是大清海關關稅不能變成多國控制,這是他們的利益底線,也是他們比獲得賠款更重要的長遠利益,面對老毛子的損招,英國人必須頂住。

俄國的這個方案自然也是獲得了與它利益相近的國家——德國和法國的支持,英國人開始使出古老的那一招——反間計。他們離間德國:只要你們在這個問題上不支持俄國,我們就不反對你們可以適當地增加賠款,並且我們還能夠保證你們到手的錢財會比正常賠款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