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之亂的終極啟示(第4/12頁)

而“科學”是現成的,大明朝的讀書人早就鉆進了八股文的死胡同,重農抑商的現實早將很多具有創造力的天才扼殺在幼年,利瑪竇從西方帶過來的很多隨身物件就成了“天朝上國”的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科學產品”,比如三棱鏡、星盤和自鳴鐘等,由於這些東西實在讓人大開眼界,許多人還傳言利瑪竇會煉金術,可以點石成金。

在成為“著名人物”之後,利瑪竇還成功地發展了朝中大臣——徐光啟為教徒。在徐光啟成為“科學家”的過程中,利瑪竇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們就合作翻譯了歐洲的《幾何原本》,從此,“點、線、面、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幾何、星期”等新名詞被創造出來並逐漸走向大眾。利瑪竇還根據他的航海經驗,單獨繪制了當時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這張圖上,依然把中國置於世界的“中心”,但已經標注了其他的大洲和大洋,這應該是中國人第一次了解世界地理。而這張圖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終於發現在他們的“中華老師”之外,世界也是如此之廣啊。

名氣越來越大的利瑪竇終於驚動了北京的萬歷皇帝,1601年(萬歷二十九年),在利瑪竇於中國的南方輾轉了整整18年之後,萬歷皇帝特意下詔:許利瑪竇等人長居北京。利瑪竇由此成為朱元璋禁海之後,首位進入北京的基督教傳教士,正式成為一名“北漂”。當然,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把基督教打扮成與儒學並不沖突的“科學”進行傳教。1610年,利瑪竇病逝於北京,本來按照朝廷規矩,是應該移葬澳門的,但萬歷皇帝也比較喜歡這個知識豐富的人,特意為利瑪竇“賜葬”於北京。如今,利瑪竇墓仍然保存在北京。

去世之前,利瑪竇寫了一部《中華傳教史》,告誡後來的傳教士:在中華帝國傳教要遵守兩個原則:盡量不要與官方正統的儒家思想相沖突,然後通過科學和文藝的方式傳教。利瑪竇自己總結為“驅佛補儒”“合儒超儒”,只有先讓基督教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補充和助手,替代佛教的地位,然後才有可能“超儒”——實現“中華大地的基督化”。萬歷之後,來大明的傳教士基本上都遵守了這個原則,因此他們的成就也是不小的,傳教一度傳進了皇宮,崇禎皇帝在吊死之前,他的皇後就曾寫信給羅馬教皇,請求援助。

明朝滅亡了,大清並沒有吸取朱元璋禁海帶來的教訓,因為他們暫時還沒有發現封閉自守帶來的巨大危害,禁海政策被自然而然地傳承下來了,而大清還要對付流亡到台灣的鄭成功王朝,於是又將禁海向前推了一步——遷海。朝廷曾經三次頒布遷海令,把沿海的居民全部遷往內地,沿著海岸線建立縱深30裏的無人區,嚴防死守“鄭氏逆賊”和“夷人”上岸。在入關前,滿人正是大明口中的“夷人”,明軍從荷蘭人手中學習過來的“紅夷大炮”,被清軍繳獲後,因“夷”字犯了他們的忌諱,改為“紅衣大炮”,現在剛剛建國,別的沒學到,封閉和僵化竟然比大明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仍然在遵守著“利瑪竇原則”的傳教士倒是和大清朝廷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在1623年(天啟三年),德國籍的傳教士湯若望來到北京,幫助大明修訂歷法和為前線明軍制造火炮。但清軍入關時,湯若望又將他參與編纂的大明歷法加以改造獻給了多爾袞,多爾袞的人經過研究和驗證後認為:這部歷法“很科學”!命令在大清推廣執行,湯若望也被任命為大清天文氣象台台長(欽天監監正)。雖然我國自夏商時期就有自己的“農歷”,但它與太陽年(即真正的“一年”的時間)還是有細微的差距,而湯若望修訂的這部歷法,是與太陽年完全相吻合的農歷紀年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現行農歷的修訂者,正是德國人湯若望!

湯若望還用自己的西醫醫術治好了孝莊太後侄女的病,孝莊對他很感激,認他為“義父”。1661年,順治因天花病危,在確立皇位接班人時,孝莊特意派人征求“義父”湯若望的意見。孝莊喜愛聰明過人的皇三子,而湯若望認為未來的大清領導人必須是一個已經出過天花的皇子,而皇三子恰好已經出過天花,於是他的接班人之位就被確定了——這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後來,意圖篡政的鰲拜還對湯若望進行過政治迫害,湯若望被捕下獄並判第二年淩遲處死!孝莊親自出面救下湯若望。

1666年(康熙五年),湯若望病死於寓所,被安葬在利瑪竇墓的旁邊。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扳倒鰲拜後,當即給湯若望平反,並任命湯若望的繼承者、比利時人南懷仁繼續擔任欽天監監正,後來南懷仁去世,他又被安葬在湯若望墓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