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俄爭霸滿洲,睦仁為何敢“抗俄援清”?(第4/6頁)

狡猾的日本人擔心的正是大清朝廷會熱情出兵來“幫助”他們,以此破壞《英日同盟》的精髓,也影響日本戰後在滿洲的利益最大化,比較將來還是要顧及一下“幫手”的利益的,於是日本人不斷向朝廷表示,萬一將來局勢無法挽回,貴政府必須“嚴守局外中立”!

後來的事實證明,朝廷做出了這個唯一“正確”、也最屈辱的選擇。

對於沙俄,此時的日本並沒有直接出面,而是暗中“支持”朝廷輪番與沙俄談判,希望能讓他們退出滿洲,當然,這是沒有什麽效果的。1903年7月,除了周圍全是沼澤和濕地的貝加爾湖那一段,西伯利亞大鐵路以及南滿支線全線通車,運兵通道都有了,尼古拉二世就更加有恃無恐了,開始“全面開發”滿洲,在俄軍的保護下,鴨綠江伐木公司、礦業公司紛紛成立,俄國人在大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裏大肆砍樹,在地下挖寶,賺的錢都是直接上交皇室,連尼古拉二世的老媽(皇太後)也入了股。然後,俄軍向朝鮮擴張,小股俄軍越過鴨綠江,在朝鮮北部的龍巖浦建立軍事基地,將戰火燒到了朝鮮境內,正式揮刀指向被日俄共同視作“利益線”的大火藥桶朝鮮!

睦仁的禦前會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召開的,對於睦仁和日本來說,朝鮮是當年發動戰爭“打”下來的,自然要著急上火,會議最後決定在大清朝廷談判沒有效果的情況下,由日本直接出面與沙俄談判,日本的底線自然還是那句話——“滿韓交換”。

所謂滿韓交換,就是只要俄國無條件同意朝鮮屬於日本,不再打朝鮮的主意,那麽日本就會有條件同意俄國占領滿洲。這個“有條件”,就是俄軍雖然可以占領滿洲不撤軍,但必須承認滿洲是大清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確保大清對於滿洲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於日方是“有條件”而俄方是“無條件”的,所以日本不同俄國談朝鮮問題,只談滿洲問題。

對於睦仁和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個為了他們利益的極為高明的考慮。

在俄軍占領滿洲已經是事實的情況下,日本先確保得到朝鮮,確保“利益線”,而只有要求俄國承認滿洲的“主權”屬於大清,才不會在將來堵死日本以及英美等列強在滿洲撈取利益的通路。主權是大清的,日本或英美列強要在滿洲取得某塊“租界”或者要求開商埠、修鐵路,才可以撇開俄國與擁有“主權”的大清朝廷單獨談判(這個很容易辦到),所以這既符合日本未來的利益,也符合英美等其他強國的利益,更沒有違背《英日同盟》的內容,從而達到孤立俄國的目的。

尼古拉二世對這個天才般的想法簡直贊嘆不已,他的態度也很簡單:滿洲問題不是俄國和日本的問題,而是俄國和大清朝廷之間的問題,日本不得幹涉大清的內政(也比較無恥)。所以,俄國只和日本談朝鮮問題,不談滿洲問題,俄國不能“無條件”同意朝鮮屬於日本,只能同意在朝鮮境內以北緯39°劃一條線,三九線以南的土地包括首都漢城在內,才歸你們日本所有。

看來雙方不僅分歧很大,連價值觀的差別都很大,一個想獨霸滿洲,實際上是抵制英美的“門戶開放”政策;另一個也極力想拉英美下水,幫忙共同對付俄國。從這次禦前會議之後的1903年6月至1904年2月,雙方你來我往談了八個月,換了無數個地方,拍爛了無數張桌子,談判仍然毫無結果。日本人總算是明白了,與沙俄爭利,那無異於與虎謀皮,俄國人向來是很不會看人臉色的。

但對於睦仁和明治政府來說,談判沒有結果並不意味著這件事情沒有結果,早在那次禦前會議上,就已經形成了另外一個決議:談判的同時必須做好戰爭的準備,談的只管談,打的只管打,陸海兩軍必須在絕密的狀態下為開戰做好一切準備。

但要最終決定開戰,實在是無比艱難,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這都將是日本選擇的一條自我滅亡之路。

實力對比:日本毫無勝算

先來看看陸軍方面,按照戰時編制,把預備役算在內,俄國陸軍總兵力超過500萬,日軍不到60萬,只大約相當於俄軍的八分之一。而海軍方面,俄軍艦隊的總排水量超過80萬噸,日本約為26萬噸,這還不錯,有三分之一了啊,而且俄國的艦隊都是伴隨領土擴張打出來的,整整打了幾個世紀,當他們縱橫海上的時候,學習明清閉關鎖國的日本還只有漁船。

當然,根據甲午戰爭的經驗,當時的大清也是人多槍多、船堅炮利,兩軍最終還是要看戰鬥力對比,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尼古拉二世只會很吃驚地問:“這也要比嗎,兄弟?”

1903年5月,帶著探查的目的,俄國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特意訪問了日本,在觀摩了日軍的訓練後,他發表了言論:“我認為一個俄國兵完全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如果日俄之間發生戰爭,對於我們來說,不過就是一場軍事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