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東鄉T”:東鄉平八郎全殲波羅的海艦隊(第5/9頁)

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作為頭艦也是旗艦的三笠號的風險確實無法計算的,從13時55分升起“Z”字旗開戰到14時10分轉彎成功大勢已定,中間整整間隔15分鐘。這15分鐘,就是他給予羅長官放手炮轟的時間,大部分的炮火只能由三笠號去承受,一切災難性的結果很難預料,而這就是東鄉平八郎必須要站在艦橋上的原因。15分鐘中他一直冒著炮火站立原地,後來才挪動了一下地方,軍艦地板上留下了兩個濕濕的鞋印,那上面全是汗水,在東鄉平八郎看來,如果全軍都在冒險,主帥又怎麽能貪生怕死?如果需要別人不惜死戰,首先主帥要不惜死戰,至少他不能隱蔽在司令塔暗處,他必須讓所有人都時時刻刻能夠看得到他。事實上東鄉平八郎已經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了,要他進司令塔,擡也擡不動他!

東鄉平八郎最後的信心,已經來源於每一個普通的士兵了,他已經認識到世間所有的招法,最後都歸於平淡平常,都蘊含著付出與得到,“T”字戰法只是戰鬥中的一個手段,戰鬥的核心,就是命中率,無論武器和戰法如何變化,戰鬥起源於一槍一彈,最終也皆取決於一槍一彈。戰鬥要打贏,首先子彈炮彈要打得準,要打得中敵人,就是這個原本連三歲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原本就在內心中的道理,所以戰前所有的流血訓練都是為了如何打出和打好“T”字戰法的基礎性訓練,命中率是用風浪中的實彈射擊堆出來的,而僅僅轉彎這一項,12艘戰艦最後訓練到連鍋爐中放入多少煤都有要求!用波羅的海艦隊一位參謀後來的話來說,當他看完聯合艦隊整個轉彎的過程後,就知道波羅的海艦隊危矣,因為他看到聯合艦隊即使在轉彎時,也整齊有序,整個艦隊在海上的航跡竟然幾乎分毫不差,從頭到尾有如一艘軍艦在轉彎!

相信到這時候,不會再有人說東鄉平八郎僅僅只是憑運氣了,在東鄉平八郎看來,他的運氣只是戰地的天氣,只是讓他熱淚盈眶的在晴空中起的大風;只是三笠號連中4發大口徑重炮,竟然沒沉;只是他一直站在艦橋上竟然安然無恙,而反而是那些最後進司令塔的軍官中卻有人嚴重受傷,這也讓東鄉平八郎覺得不可思議。至於其他的,都是他“該得的”。

而羅長官呢,他的內心自然也有那個如何打贏戰鬥的答案,但他根本沒有為此做過什麽,更別說深入研究“T”字戰法,因為他的意念是“最好不要發生戰鬥,我只要平安到達海參崴就可以了”。

心血,巨大的心血,殫精竭慮,知行合一。信念、準備、訓練、獻身,海上一“橫”一“豎”,就此畫成!積累的知識和智慧與生命合二為一,相信到底,最終獨立地打出“T”,東鄉平八郎已經完成了知行合一的三階段,自此而始,海戰中終於驚鴻一瞥地閃過了“T”字戰法,從理論走向了實際,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地出現在了實戰之中,它有了一個專門的名字——“東鄉T”。在軍艦出現革命性的更新換代以前(航空母艦),各國艦隊司令都會津津樂道這個話題,懷著無比神往和景仰的心情問: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們都以“東鄉T”作為座右銘,把這三個大字寫下來,貼在司令長官室的辦公桌上,以便在實戰指揮中時時提醒自己:我能不能打出一個“東鄉T”?還有,我能否防住敵艦隊打出一個“東鄉T”!正因為大家都想打又都在防,所以它又在裝甲艦隊的海戰中變成了唯一閃現的實例,足以在世界海戰史上風華絕代、一騎絕塵、彪炳史冊!

14時10分,轉彎成功大勢已定,還炮的時機已經到來,東鄉平八郎不會放過這個時機。接下來,就是讓羅長官見識那恐怖命中率的時候了。

波羅的海艦隊被全殲

東鄉平八郎在三笠號上升起了信號旗——“集中射擊敵先導艦!”此時,波羅的海艦隊是兩路縱隊,有包括旗艦在內的兩艘先導艦,它們將成為第一批屠殺的目標。

為了開炮這一刻,聯合艦隊已經等了這麽久,那麽接下來就應該是各艦立即發炮,萬炮齊發了,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成“波羅的海艦隊”了,這一刻也在戰前被演練多次,如果所有戰艦一齊開炮,就會在波羅的海艦隊周圍形成各種水柱,誰也不知道哪根水柱是自己發射的炮彈炸起來的,影響後續的瞄準。因此標準射擊的程序是旗艦三笠號首先試射,校正方位,然後將射擊參數通知各艦,各艦再一齊夾射!

安保清種很快完成了試射工作,各艦擡起舷側一排排的炮口,射擊!百炮齊發,炮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密集地飛向目標,聯合艦隊的這種命中率,簡直是俄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甚至連想都沒想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