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睦仁的戰略:從方向上打敗俄國

日本“特工之王”明石元二郎

首先出場的這個人是高橋是清,他是日本銀行(即日本中央銀行,簡稱日銀)副總裁,管很多錢,但他的任務是去找更多的有錢人,為日本進行戰爭籌款。自古以來的戰爭首先打的都是錢糧,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睦仁和伊藤博文交給他的任務是:日本的戰費不僅要能夠維持到日軍在戰場上取得相對優勢,更要為可能的持久戰做好準備——只能說,這個任務實在是太難了。

開戰之前,明治政府的儲備勉強可以為戰爭維持12個月。好吧,通過提高稅率和多印一些鈔票還可以再維持6個月,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其他的資金來源,一年半以後,明治政府將破產。

雖然很難,但必須要去做,高橋是清只能滿世界去找有錢人,借一點是一點。

借錢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工作——如果他正好也想借給你的話。對於一個參戰國,當時借錢通用的辦法是在“中立國”發行戰爭債券,也就是先向這些國家的人們借錢,等將來打贏了發了財再連本帶息歸還,當然這些國家首先不能對你有敵對和敵視情緒;其次必須是完成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不會過分限制民間資本的流動,也就是不阻止老百姓盡可能地發財。別的國家打仗,如果你看準哪個國家會贏,可以去買它的債券投資,成為這場戰爭的“股東”。對於高橋是清來說,他首先能夠去發行戰爭債券的國家是英國和美國。於是他拖著幾大箱子印好的戰爭債券,來到了世界金融中心倫敦。

雖然英美政府對賣戰爭債券並不阻止,但能不能賣得出去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債券如果沒人買那就是廢紙,一切都取決於人們對你這個國家的信心。又小又窮的日本自然是不被人看好的,當時整個歐美社會預計日本會贏的沒有幾個人,更有人認為日本連0%的機會都沒有,誰也不會幹虧本的買賣。於是乎,高橋是清的債券無人問津,通俗一點地說就是賣不動。

高橋是清決定從一群人身上去打開突破口——猶太金融寡頭,他們有很多錢,控制著倫敦甚至世界的金融命脈,主宰著金融市場的風向,為首的是一個叫雅各布•希夫的人。

高橋是清和他的助手們深入細致地研究了希夫等人,了解到他們很團結,圈子性很強,窮人們生活在市井街巷,他們就生活在“俱樂部”裏,一般很難被說動。但只要說動了其中一個人,其余人都好辦,並且要注意在這些精明的人面前,靠演說和說謊那是絕對不行的,上策只有直言相告,把明治政府的家底和所有困難、準備、計劃和盤托出,說明日本的決心才行。

最後,高橋是清還抓住了一點:猶太人討厭俄國。

在這些猶太金融寡頭一生傲慢的生涯中,如果他們曾遇到過比他們還傲慢的人的話,那麽這批人就是俄國貴族。大概是出於根深蒂固的種族優越論,俄國貴族的反猶太人情緒十分強烈,他們滿不在乎地把猶太人稱作“猶太豬玀”“猶太畜生”,把欺壓和敲詐猶太人當作上流社會的笑談和榮耀,縱容某些地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猶太財團也曾經想打入俄國市場,與俄國貴族一同發財,但一直被冷漠地拒絕了。

研究完這些後,高橋是清開始“融資”了,他拜訪了希夫等猶太金融寡頭,這些人可不管日俄誰是正義誰是無道,反正日俄兩國都會往自己臉上貼金的,生意人就要用做生意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情,希夫以特有的傲慢用雪茄指著高橋是清問:“如果你們贏不了,你們國內會不會發生動亂?你們的政府會不會倒台?將來拿什麽來歸還債券?”

在這些大富豪面前,堂堂日本中央銀行副總裁像個擡不起頭的小學生,但高橋是清抓住了機會,用準備好的話來打動這些“目標投資者”:

“我們都堅信日本必勝,原因在於日本國民將生死置之度外,父母送兒子上前線,新婚的妻子送別丈夫,日本國民會一直堅持到勝利為止,但戰爭進行下去,必然需要巨額資金,我就是為了借錢才來的,我們有必勝的信念,而且這種信念不只是存在於戰爭時,戰爭結束後我們也將和戰時一樣,同心協力,償還外債,決不使你們為難。”

然後,高橋是清拿出了準備好的計劃書,清晰地講解了日本的戰爭計劃,說明日本種種的準備和努力,最後再利用寡頭們討厭俄國的心理做思想工作。高橋是清告訴他們:日本現在對付的也是猶太人的敵人,沙皇政府十分封閉僵化,如果你們真正想在俄國做生意,想打入俄國金融市場,也必須資助日本打敗俄國,到時候戰敗的俄國沒有辦法,只能從你們這裏貸款重建,所以無論怎麽樣,現在購買日本戰爭債券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