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睦仁的戰略:從方向上打敗俄國(第4/10頁)

金子堅太郎是明治最著名的法學家之一,日本的第一部憲法就是他和伊藤博文等四人起草的。他是一位學者型的人物,有比較長的海外生活經歷,深諳歐美人的習性,更重要的是曾經留學美國哈佛大學,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經是同班同學,這層“關系”對於日本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在開戰之前,睦仁和伊藤博文等人判斷,在戰場上徹底戰勝俄國,日軍並沒有多少把握,但只要日軍能夠堅持一兩年,必定會出現可以由外國出面調停的時機,日本將爭取用條約來鞏固軍事上的戰果。而在世界強國中,法國是俄國的傳統盟友不會出面,德國希望俄國陷入戰爭,也不會出面,英國是日本的盟約國也不能出面,有實力調停的就只剩下美國了。

於是在決定開戰之前,伊藤博文就親自找到了金子堅太郎,希望一旦開戰,他能夠前往美國,找到羅斯福說明情況,請美國做日本的“好朋友”,請羅斯福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出面調停日俄戰爭,促成日俄和談,甚至在日本萬難的時候,出面救千萬日本人於水火,也就是說,金子堅太郎的任務是不僅要說動羅斯福願意當“調停人”,還要說動羅斯福是站在日本這一邊的“調停人”。

當伊藤博文把話說完時,金子堅太郎並沒有立即答應,事實證明搞法律的都是十分嚴謹的。金子堅太郎認為要完成這個任務存在兩個方面幾乎不可戰勝的困難,一是俄國曾在南北戰爭期間幫助過美國,對美國有恩,美國的很多富豪和俄國的貴族有聯姻,無論是政治、經濟和外交,美國與俄國的聯系都要比與日本的聯系更加緊密,俄國又那麽強大,所以從各個方面來看,美國都將選擇與俄國成為“好朋友”,而不是選擇日本。

更加不利的是,金子堅太郎曾親自向日軍陸海兩軍首腦了解過戰場的勝算,得到的答復是“日本不占優勢”,也就是說勝算最多五成。正因為深諳歐美人的習性,金子堅太郎知道,如果日軍本身不能在戰場上取勝,僅僅依靠同學這層關系讓羅斯福願意幫助日本,在美國人那裏是行不通的。出於這兩點考慮,金子堅太郎反過來建議由伊藤博文親自前往美國,伊藤博文雖然不是羅斯福的同學,但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這一點在講究實際的美國人那裏更管用。

沒有說動金子堅太郎,而在1904年2月4日,開戰的決定依然做出了。2月4日晚,伊藤博文一出宮,就立即派人把金子堅太郎請到他的書房,要說動一個嚴謹的學者去辦他認為沒什麽可能的事情是很不容易的。在陰暗的書房裏,伊藤博文只是給金子堅太郎讓了讓座,然後一個人陷入沉思,整整有二十多分鐘沒有開口說話,中間只吃了一碗家人送過來的粥。最後,伊藤博文像是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他擡起頭來告訴金子堅太郎禦前會議已經決定開戰,並且他自己必須留在日本,留在天皇身邊,所以還是懇請金子堅太郎能夠拋下一切顧慮,前往美國。

伊藤博文接下來對金子堅太郎說:“伊藤承蒙皇恩,享有高官厚祿直至今日,就是為赴如此國難,倘若這次日軍戰敗,從戰場撤退回國,我便到下關(馬關)和退下來的士兵一起抗敵,妻子則去下關做飯團以慰將士,萬一軍人全部犧牲,我將與國民一道,決心戰至最後一人!”

看著這位老先生愁眉苦臉的模樣,金子堅太郎只能說:您也真是太能演了啊!

事實上金子堅太郎被打動了,是整個日本的勇氣打動了他,而他也是日本人,面對日本,他突然有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也真正明白了所擔負之事的意義。伊藤博文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日本之所以在戰爭一開始就考慮議和,絕不是因為沒有作戰到底的信心要事先安排好退路,也絕不是要以出賣日本的國家利益來換取和談,只是為了讓日本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需要他去開展戰時外交。這件事情自然越提早辦越好,這樣日本在將來才有主動權。明白這一點,金子堅太郎答應了,而當他出發時,睦仁派出了自己的老婆、也就是日本的皇後親自前來為他送行,金子堅太郎感動不已。

1904年3月10日,金子堅太郎來到了美國之行的第一站舊金山,日本打著“抗俄援清”的旗號,當地的華人華僑很支持日本,不少人捐款捐物,還有人表示可以上前線幫助日本參戰。然而,正如金子堅太郎預計的一樣,美國的主流輿論並不利於日本,而且俄國駐美大使花了大筆的金錢,大肆在報紙上打廣告,連篇發表攻擊日本的文章,說俄國根本不想打仗,是日本偷襲旅順俄軍才不得不還擊,日本不宣而戰,這是有違國際準則的。這次戰爭,事實上是基督教國和反基督教國之間的戰爭,是黃種人的低級文明試圖毀滅白種人的高級文明才爆發的戰爭,日本人是黃皮猴子,是野蠻世界裏的人,所以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文明國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懲罰日本,如果連日本都不能消滅,那將是文明世界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