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睦仁的戰略:從方向上打敗俄國(第6/10頁)

相較於其他國家,當時的美國社會是一個各方面制度都比較完善的社會,這決定了大部分人在各自領域的表現都是差不多的,不會太差,但也不會太好。美國人認為這是正常的,一個國泰民安的社會,反而是很難創造英雄的,不過也正是因為很難見到英雄,美國人的骨子裏有一種比較強烈的“個人英雄崇拜情結”,相比那些最終成功了的英雄,他們更加青睞那些失敗了的英雄,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人的行為更加可貴。1898年,美西戰爭中打出“閉塞作戰”的霍布森就是這樣一位在美國人眼中了不起的英雄。

當金子堅太郎了解到東鄉平八郎第二次“閉塞作戰”的過程和結果時,悲壯而死的廣瀨武夫打動了他,他知道真正的機會來了!於是乎,在睦仁的親自領導和參與下,日本國內迅速掀起了一股對廣瀨武夫的“造神運動”,而與此同時,在美國的金子堅太郎也大肆宣揚廣瀨武夫,本來沒有一個美國人知道廣瀨武夫,但金子堅太郎只要說他是“日本版的霍布森”,所有美國人立刻就明白了,他們頓生好感,立即蹺起大拇指說:“噢,你們日本真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你們也有自己的霍布森!”

而日軍的表現最終也沒有拖後腿,雖然一直沒有大勝,但逐步向著優勢方向轉化,陸海兩地戰場都是日軍占據上風,戰場上打不贏,那位俄國大使除了打廣告也沒底氣參加什麽活動了。而金子堅太郎卻憑著堅忍的毅力,告別了最初受人冷遇的境地,不斷收到出席各種活動和訪談的邀請。他重回母校哈佛大學發表了演講,面對師生和記者,他說:“日俄開戰,日本無論如何也沒有取勝的希望,就是日本人也沒有人認為這次戰爭會贏,不過日本如果退讓一步,俄國就會緊逼一步,日本決心拿起武器,即使被滅亡也在所不惜。只要在世界史上寫下這麽一頁我們就感到滿足:‘過去在亞洲,有個稱為日本的國家,因為反抗殘暴的俄國的野蠻擴張,經過勇敢的戰鬥滅亡了!’”

為這一句,台下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而戰場表現良好,戰爭債券也就越來越被看好,美國人不會跟正義過不去,也不會跟錢過不去,他們開始大批購買日本戰爭債券,投資的走向又反過來影響了輿論的走向,主流和民間輿論終於開始轉向親日。投資了日本戰爭債券的美國“股東們”用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對日本的支持,一個人牽著幾匹馬找到了日方人員,說他可以組織一個騎兵團幫日軍出戰,理由是“聽說日本騎兵吃盡了哥薩克騎兵的苦頭?聽說是因為你們沒有好馬,你看我們的馬都是好馬,讓我們去教訓那些該死的哥薩克吧!”;在學校,美國孩子拒絕穿俄國產的皮鞋,課余玩打仗遊戲時,扮演俄軍的一方必定是失敗者;在歌舞劇院,當幻燈打出尼古拉二世的頭像時,觀眾會立即騷動,高喊“取下去”,換上睦仁的頭像,全場為之歡呼雀躍,學著日語高喊“班載”,每當日軍有捷報傳來,人們就會上街遊行慶祝,就像是歡慶他們自己的勝利。

越是深入開展推銷,越是深入接觸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金子堅太郎越是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助者他助”的道理,無論他的口才、見識多麽好,多麽能言善辯,日本都必須先自強,日軍都必須先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如果沒有戰場上的最終勝利,一切都無從談起,最終都會煙消雲散。講究所謂“平等”的西方人有個奇怪的邏輯:在他們的世界裏,有文明世界和野蠻世界之分,當西方人把你當作野蠻人時,他們是不會去幫助你的,甚至不會去同情你,因為他們認為野蠻世界的事與他們無關,這正如人類不會因為叢林裏的狼在吃羊而殺害狼一樣。

對於金子堅太郎來說,他的工作也完成了,隨著美國輿論的好轉,對日本的支持率上升,他成功“幫助”了羅斯福,為羅斯福出面調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這件事情變得水到渠成,這個時候,羅斯福不去幫助日本反而有點不合時宜!

1905年2月8日,趁著日俄戰爭打響一周年之際,羅斯福首次以私人身份向尼古拉二世勸和:你們辛辛苦苦打了一年了,可以說打得難解難分,彼此難分勝負,誰也沒打過誰,現在結束戰爭並不有損您的威嚴,但如果繼續下去只會兩敗俱傷,真誠地希望兩國為了和平早日停戰。

此時奉天會戰還沒打響,睦仁和大本營的打算是,如果尼古拉二世同意停戰,日本就和俄國開始談判,但日本必須取得對本國有利的條約,否則奉天會戰繼續打響。

沒想到尼古拉二世更是條漢子,他用一句話回嗆羅斯福:俄羅斯帝國在奉天的幾十萬陸軍精銳正枕戈待旦,波羅的海艦隊正要撲滅日本,我們戰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