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怦然一聲

錦城之畔古淩河,

煙雨微茫趣事多。

斷雁落時迷舊浦,

鉤船歸去濕輕蓑。

沿堤細柳輸青黛,

夾岸青山濕翠螺。

對影欲言猶未就,

無端詩句費吟哦。

明代詩人賀士咨在這首《淩河煙雨》中,為我們描繪了小淩河畔錦州城的山光水色。唐朝詩人常建的《吊王將軍墓》,讓人們看到的則是另一番景象:

嫖姚北代時,

深入疆千裏。

戰馀落日黃,

軍敗鼓聲死。

嘗聞漢飛將,

可奇單於壘。

今與山鬼鄰,

殘兵哭遼水!

自古被稱為“山海要沖”的“咽喉”之地錦州,人民一代又一代伴著戰亂過日子。明末清初40馀年間,這裏經歷90馀次戰火洗劫。血紅淩河水,骨白黑土地,與“山鬼鄰”和“哭遼水”的,並不止殘兵敗將。其中著名的“松山大戰”,為清朝入主中原,統一中國,掃清了道路。

3年前,戰神從這裏呼嘯而過,在四平撲打了四輪後,終於又掉轉頭向這裏俯沖下來了。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關鍵是爭取在一星期內外攻克錦州”

9月29日19時,“林羅劉”給軍委的電報說:

現在,毛澤東和林彪開動機器,運謀劃策,全力以赴地對付蔣介石、衛立煌和範漢傑了。

我們攻錦州的乓力,共五個縱隊(三、四、七、八、九縱),又兩個最強的師(5師和l7師——筆者)及炮兵與大小坦克十五輛。以一個縱隊(十一縱),對付錦西之敵。以六個縱隊(一、二、五、六、十、十二縱隊)(缺兩個師)打援。(48)。

毛澤東回電說:

決心與部署均好。(49)。

10月3日,部署有些變化:

以四縱和十一縱全部及熱河兩個獨立師對付錦西葫蘆島方面敵兩個師,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個縱隊攻錦州;以五、六、十、十三共四個縱隊對付沈陽增援之敵,以大、小、新、老九個獨立師,對付長春突圉之敵。(50)。

10月5日4時,毛澤東在電報中說:

攻城乓力亦可能不要使用到六個縱隊,估計有五個縱隊即夠,尚有一個縱隊可以作為總預備隊,保證整個戰役的勝利(51)。

林彪立即將1縱(欠3師)放到高橋一線,做為戰役總預備隊。

10月11日9時,毛澤東指示“林羅劉”:

“關鍵是爭取在一星期內外攻克錦州。”

“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綿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52)。

今天我們很輕松地摘引這些文字,而當年的毛澤東和林彪再自信,再成竹在胸,也不可能是輕松的。

毛澤東在西柏坡一支接一支吸煙,林彪在虻牛屯一圈又一圈踱步,從錦州戰役到遼西戰沒,兩個軍事天才高瞻遠矚,又精細縝密,互有肯定、否定,相輔相成,將一場震驚中外的戰略大決戰,一步步引人佳境。

帽兒山下

帽兒山在錦州北不到20裏外,因山形像頂帽子而得名,站在“帽子”上,錦州全城及周圍制高點,盡收眼底。

1989年11月2日,中央電視台“歷史上的今天”節目中,熒光屏上出現了個叫中國人吃驚的鏡頭:林彪和羅榮桓身穿大衣,站在帽兒山上,手執望遠鏡作觀察狀。

有老人說,打錦州時林彪等人並未上帽兒山,電視上的鏡頭是1950年蘇聯來拍電影(片名好像叫《中國人民的勝利》)時補拍的。攻錦前不是沒想上帽兒山,而是那段時間霧很大,上去也看不見甚麽。

10月7日,“林羅劉”和2縱、3縱和炮縱領導,到白老虎屯南山上看過一次。第二天,又和韓先楚等人,到帽兒山下帽山屯前高地看了一次。

關於指揮員要親自看地形,林彪有很多論述。從闖進關東後準備在錦西打大仗開始,到四平保衛戰結束前後,林彪經常注前線跑。那以後,他基本就是在雙城看電報和地圖指揮戰鬥了。這次非同小可,他兩次上前線看地形。

“秋老虎”當頭,正是“早穿皮襖午穿紗”的時節。

5師政委石瑛和參謀長汪洋(離休前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鉆在錦(州)義(縣)鐵路線上一節煤車下,觀察義縣地形和守軍前沿陣地情況。

太陽悶乎乎地蒸烤看大地,屁股和脊梁被太陽和汗水烤炙得火燎燎的。路基和車上煤屑滾了一身,汙水在臉上臟兮兮地沖出一道道溝。望遠鏡黏乎乎的,眼睛也黏乎乎地看不真切。兩人看著,小聲嘀咕著,汪洋在小本子上畫著。200米外就是敵人,冷槍不時從頭上掠過。警衛人員趴在路基下高梁地和草叢中,緊張地盯視著周圍動諍。

——狗日的,弄得像從黑非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