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怦然一聲(第3/8頁)

站在“凡爾登”下的蒿草叢中,李湖老人告訴我,以配水池為核心,不到半平方公裏的陣地,有20多個永久和半永久性明碉暗堡,堡與堡之間有交通壕。坡下正吐著紅纓的玉米地,有寬深各3米的環形外壕,有倒打火力點。壕外是雷場,還埋有電發火引爆的航空炸彈。

守軍為暫22師1團2連。全連150人,是從全團抽調8年以上軍齡老兵組成的。配屬一個重機槍連,一個戰防炮排。戰鬥打響後,兵力增加到一個加強營。

攻擊部隊,為3縱7師20團1營和3營。

12日6時40分開始攻擊,18時攻克。

守軍增援反擊不下30次。團長王振威親自指揮出擊,當場陣亡。

戰鬥英雄、1營營長趙興元組織發起最後一次攻擊時,600多人的1營,只剩下26個人了。

不知他們站到我此刻的位置時,還剩下多少人。

只知道腳下都是鐵和血,7師指揮所距前沿300馀米。師長鄧嶽和政委李伯秋拿看望遠鏡,一會兒看看東面8師包打的大疙瘩,再把目光對準自己承包的配水池。

——娘賣X的,又下來了!

鄧嶽恨恨地罵著,也不知罵的是配水池,還是大疙瘩。

黃昏時份,配水池打下來了,大疙瘩還在上去下來地拉鋸。師長寧賢文又急又恨:娘賣X的大疙瘩,一天一夜打不下個大疙瘩!

大疙瘩原是個古烽火台,被風雨吹打成個大土包,老百姓稱之“大疙瘩”。偽滿時期,日軍修築個鋼筋水泥大地堡,外面覆蓋著近兩米厚的積土,炮彈落上去像手指彈腦殼一樣,24團3營傷亡大半,調上2營再攻。2營傷亡過半,又調上1營,守軍為一個營,傷亡很大。火力一點兒不減,邪門了。

已是13日了,明天就要總攻錦州了。韓先楚也“娘賣X的”罵起來了。

嘴裏罵著,腦子裏轉著。他跑到和大疙瘩在一條直線上的配水池,8倍望遠鏡裏,看到大疙瘩後邊有條暗溝,直通錦州。

——娘賣X的,鬼在這裏呀!

20團1營和24團3營,都未能參加攻擊錦州。

無論選擇哪個方向為主要突擊方向,那些從血泊中沖進去而活下來的人,對主攻方向提出質疑,都是可以理解的。

“死也要死在城裏!”

各路攻城部隊,一邊緊張地掃蕩外圍據點,一邊用大部兵力大挖交通壕。

至14日總攻發起前,各縱隊都完成萬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兩萬多米。一條條蛛網似的從攻擊出發地推進到錦州城墻跟前。大軍雲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動,既增加了攻擊的突然性,又減少了傷亡。

錦州挖交通壕,是推廣義縣攻堅經驗。

義縣是推廣5師經驗,原計劃,5師從義縣西邊突破。石瑛和汪洋轉了大半天,認為還是西南方向好。炮陣地好,便於發揚人力。所忌千馀米沖擊道路上的開闊地,全是沙土,可以挖交通壕。5師過去幹過,雖未大搞,底數還是有的。

黃達宣老人說:交通壕都是蛇形的。步兵的1米多寬、2米多深,最前點距敵60多米,以敵人投彈扔不到為準。炮兵的能開進汽車,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敵百把米遠。

夜裏悄悄把部隊帶上去,頭頂頭,腳對腳,趴下就挖。從敵人眼皮底下往回挖,土朝面向敵人那邊堆。一夜能挖出個大樣,存住身,站往腳,白天加工,修理。我們連那段,先是塊草地,後來是個小高地,都是風化石,不好挖。不好挖也得挖,認真挖,拚命挖,用汗換血,換命,換勝利。

範漢傑寫回憶錄,說他曾想反擊我們,一看那交通壕就沒了主張,只有拚命打炮。那炮打得夠蠍虎,沒白沒黑地扔,傷亡不少人。

我們連長就是那會兒犧牲的,離我就幾米遠。我抱起他使勁喊,他一句話也沒說出來。我這個副連長,就這麽當上了連長。

據說,攻錦州前,各縱傳達林彪命令,傳達到師:只準勝,不準敗,完不成任務,殺頭!

林彪沒開殺戒,用不著。但這種說法,在黑土地上是史無前例的,在各級幹部心理上產生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在節骨眼上真有人出了不該出的問題,講話從不帶“!”的林彪,殺個“四條腿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人說林彪沒這麽說,林彪不會說這種話。不管說沒說,反正林彪這回算是狠上了。

“東總”從參謀處長到科長,能派下去的都下到各縱去了。那是不用像冷兵器時代那樣,帶柄“尚方寶劍”的。

各部隊紛紛進行動員。

5師在師管區方向突破。14團從左翼突破,15團和師警衛營從右翼突破。13團和配屬5師的10團為二梯隊,隨14團和15團跟進,打縱深。

分派任務時,師長吳國璋(抗美援朝犧牲時,為某軍副軍長)講:你14團和15團要開不了口子,你13團和10團就給我上!誰有本事,誰是英雄好漢,誰就往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