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兵不血刃(第4/8頁)

吉林省軍區原參謀長劉悌,當時是獨8師1團參謀長。

老人說:

獨8師當時就在二道河子執行圍困任務。通信員說有個老太大,把餓死的老頭的大腿煮吃了,吃了也死了。團長吳子玉是個老軍,說哪能有這種事。通信員說,不信我領你去看看。進去一看,鍋裏還剩條大腿。團長回來跟我說,那天都沒吃飯。

宋占林:

我出哨卡前,看到路邊一個人兩條大腿都剔光了。早就聽說有吃人肉的,還不大信。那肉是刀剔的,不是狗啃的。那時早見不到狗了。

1955年,我當區機關黨委書記時,有個挺好的黨員發展對象,向黨交心,說他那時吃過人肉。那還能入黨嗎?

最叫人揪心的是孩子,不少人都把孩子扔了,扔到馬路邊上,希望有錢人能抱走撿條命。現在的東盛小學,當年就是學校,二道河子這片那兒最多。大都是5歲上下,有的拉拉巴巴剛會走,張著小手“媽呀”、“媽呀”叫,爬到馬路上的,爬進學校的,那個小樣呀!叫不動了,就歪在那裏,慢慢就死了,活著的還在那兒爬,啞著嗓子叫“媽”。人們都不敢往那兒去。每天都有送的,聽說真有叫人抱走的。

張淑琴:

我在吉林大路那兒見過,披個小被,在那兒哭得泥人兒似的:看一眼趕緊跑,自己孩子都餓死了,抱回來不也是個死嗎?

65歲的於連潤老人,退休前是朝陽區孔雀理發社工人。

老人說:

二道路那兒扔些小孩,一場大雨全淋死了,小肚子灌得鼓鼓的。

唉,別說這個了,一說這個就想起我那死去的孩子。真作孽呀!

我那時候就理發,餓得那樣,也有人理發。甚麽人那時候還能想著理發呢?

有錢人到甚麽時候都有錢,餓死的都是窮人。

張淑琴:

新7軍的官太太穿旗袍,抹口杠,坐人力車,後邊跟好幾個護兵,有的軍官挎兩個太太壓馬路。人和人不一樣。

永春路的“老藏生”食品店一直營業。你想想,那掌櫃的會是甚麽人物?

李素娥:

南關永安橋頭有家炸大果子的,那個香呀,一走到那兒就拔不動腳了。不要錢,用金銀首飾甚麽的換,那財發的呀!吃的都是當官的和有錢人,也沒見有人搶。一般人就是有油有面,你炸個試試?

宋占林:

逃進城的地主富農也餓不死,他們組織保安隊,老百姓叫“胡子隊”。國民黨不發糧餉,吃穿全靠搶。搶還有名堂,今天這個“捐”,明天那個“稅”,可把地皮刮完了。

於連潤:

那時咱就尋思呀,你國民黨和共產黨有仇,咱老百姓招誰惹誰了,要遭這種大難?可尋思這個有甚麽用,誰把咱草民百姓的命當命了?

10月15日,鄭洞國的晚飯是四某一湯。

簫傳道說:“沒聽說有餓死士兵的事。”(34)。

“不給敵人一粒糧食一根草,把長春蔣軍困死在城裏!”

困死的都是百姓。

真空地帶

偽滿時期,日本人在城邊修了條環城公路,老百姓叫“圈道”。

圍城期間,這條圈道成了國共兩黨之間的真空地帶,老百姓叫“卡空”。

國民黨往外趕,共產黨往回堵,老百姓大都是夾在“卡空”裏餓死的。

高秀成老人的夫人譚文妹,當時是長春大學(現吉林大學)法律系學生。

老人說:

長大早就停課了,門窗都沒了,桌椅砸壞了。學生分兩派,辯論,寫大字報,像“文化大革命”似的。國民黨特務動輒抓走進步學生,有的抓走就沒影了。我哪派也沒參加,像“文化大革命”中的逍遙派。

我是6月份出城,比較早。那時國民黨還不讓出城,老百姓大都未想到往外跑:我哥哥明著是國民黨長春市專員,實際是咱們的地下黨,當時我不知道。後來想,他大概知道圍城不是短時期的,所以讓我們趁早走。

天沒亮,就和姐姐、姐夫一家動身了。姐夫是市立醫院(今第二軍醫大學)內科醫生。同行的還有幾個醫生,都帶著家屬、孩子。約定在二道河子街頭集合,會齊了就走。我領著姐姐的大孩子,姐姐抱小的,姐夫背著東西。我甚麽也不明白,挺害怕,又覺得挺神秘的。

國民黨卡子好像沒怎麽盤問,共產黨那邊有人接,都是我哥聯系的,不敢走大路,就在草棵子裏趟。草棵子裏有不少死人,把我嚇的呀,心“嘣嘣”直跳。

朝陽區武裝部政委錢富永說:

外逃主要是三個口子:東邊二道河子,出去奔吉林;西邊洪熙街,奔公主嶺、沈陽;再就是北邊的宋家窪子。我們家是從洪熙街附近出去的,西紅柿剛有點紅的時候,夜裏,黑黑的,從草棵子裏爬過去的。那時還不大嚴。

宋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