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不死不生(第2/11頁)

天上不會掉餡餅

“金湯之固,非粟不守;韓白之勇,非糧不戰。”

三月一日,長春市長尚傳道上伊始,就大抓糧食。三月四日,將中央信托局長春分局貯存的100萬斤大豆全部買下。(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批大豆,保證了公教人員不致餓死。”)五月,又對全市進行人口和存糧普查,發現民間存糧只夠吃到七月底。

民無糧要反,兵無糧要散。

怎麽辦?

一搶,二空投,三發大票子。

七月初,蔣介石致電鄭洞國∶“盡收長春人民所有糧食物資,由政府統一分配。”尚傳道對鄭洞國說∶“民間存糧已快吃光了。由政府沒收,也收不到多少糧食,物資;而且在饑餓威脅生存之際,我無法保證市屬職員廉潔奉公。此舉徒然騷擾人民,毫無裨益,我辦不了。您要遵命辦理,請您另選市長。”

誰當死城市長也是死棋。饑腸轆轆的士兵見到誰家煙囪冒煙就去搶,再砍樹木,拆房子,後來幹脆挖馬路取瀝青燒飯。鄭洞國下禁令,尚傳道在報上發表談話,號召“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房”。好象他們是不吃五谷雜糧的神仙。

在城裏搶,還出城搶。對老百姓可以為所欲為,這八路豈是隨便動得的?圍城指揮所的口號是∶“不讓一粒糧食落在敵手v不讓快要餓死的敵人復活!”抽出十分之一兵力,五分之一牲口和大車,先前沿,後後方,熟一塊,割一塊,最前沿由部隊掩護,夜間搶收。快收,快打,快運,快藏,四快一光。給群眾留下三個月存糧,余皆運到後方。結果,幾次出搶收獲甚微,倒是損兵折將,能省點口糧。

六月起,軍糧主要依靠空投。

蔚藍色的天空上,幾駕銀灰色飛機翼下,降落傘一頂頂綻開。那情形就像幾只懸空的吊瓶,在為一個垂死的病人輸液。

守軍每天正常耗糧不下十萬斤,需要四十架次飛機才能保障。實際最多也沒超過二十架次,一般都是十架次左右,天氣不好,一架也來不了。飛機一來,城外高射炮就開火。不敢低飛,就在三千米高空投擲,有些就飄到城外送給共軍了。落在城裏的,也常被居民搶去。

城裏有空投指揮所,統一分配糧食。可降落傘沒落地,饑餓難耐的士兵就一擁而上。有些部隊搶到就私分了,有的甚至發生械鬥。鄭洞國親自下令∶“倘有不顧法紀仍敢私自搶藏者,一經查獲,即予就地槍決。”真槍決了一些,卻能斬盡殺絕嗎?

後來不用傘了,直接投擲。一袋袋糧食象炸彈一樣飛速落下,老百姓坐在家裏禍從天降。落在地上也摔個稀爛,更有許多沒了影兒。士兵們趕著大車沿街搜尋,房屋擠擠匝匝,哪裏看得真切?

戰馬殺光了殺狗,捉貓,捉老鼠,打鳥。天上飛的,地上走的,一切可以送進嘴裏的東西,都成了捕殺對象。

與食物成反比扶搖直上的,是物價。

下面是每斤高粱米漲價(東北流通券)情況∶6月2 日 4萬元

6月23日 22萬元

7月14日 80萬元

7月28日330萬元

8月1 日720萬元

8月18日 2300萬元

9月10日 2800萬元

10月15日 3500萬元

四個月上漲近九百倍。

後來幹脆有價無市了。

一捆鈔票買一捆青草。

一個金鎦子換一個大餅子。

幾個大餅子換一個大姑娘。

兩年半前,新一軍和新六軍等部隊向長春攻擊前進時,杜聿明出賞價一百萬元東北流通券,獎勵首先進入長春的部隊。如今,這筆重賞只能買不到三錢的高粱米。

長春變成死城,精兵變成困軍,“堅冠全國”的工事成為無用之物。

從六月起,正規軍每人每日定量一斤五兩,高粱大豆各一半。

七月一日,開始減到五兩。

八月初,新七軍和新三十八師每周還能吃頓大米飯,六十軍182師用三分之一高粱摻大豆吃,余下四個師全發糧代金,各連自己買,買到甚麽吃甚麽。每人每天菜金只夠買條黃瓜。地方保安部隊連條黃瓜錢也沒有,一切全靠搶,搶到甚麽吃甚麽。

九月中旬,六十軍一些部隊開始吃糠秕、豆粉、酒糟。官兵夜盲、腹漲、盜汗、暈眩、浮腫,越來越多。

十月後,一些部隊別說突圍、打仗,放開大路隨便走,也走不到沈陽了。

六十軍起義出城後,軍長曾澤生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好飯好菜不可多吃,以免把胃吃壞了。

十五的月亮

——蔣軍弟兄們,你們內無糧草,外無救兵,一點指望也沒尤了。再過倆月不用打,自己就垮了!這一點你們自己最清楚。你們都是窮苦人家子弟,餓肚子守城為誰?共產黨是為窮人打天下的,蔣介石和四大家族、地主老財才是窮人的死對頭。槍是老蔣的,命是自己的。你們要看清形勢,為自己也為家中親人想想,趁早棄暗投明,跳出火坑,我們隨時都在歡迎你們!早拖槍逃跑,早到招待所登記,早一天不挨餓,早發路費,打路條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