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革命黨(第7/17頁)

此外,通過梁啟超,孫中山還擴大了與趨新人士的聯系交往。1899年秋冬,周善培赴日考察學務,與梁啟超多次會晤,後者兩度致函孫中山,告以“有四川一豪傑周君孝懷,弟欲與之同見足下,商量一切事物”[64]。庚子勤王其間,周善培關注孫中山的動向,並希望汪康年等人與之配合。

第三節 江島人物

雙方的交往促使康門弟子中的一些激進分子傾向於反清革命,與孫中山的政治立場有所接近。保皇會成立後,橫濱的梁啟超等人似乎並不積極,反而進一步向革命黨靠攏。1899年秋季,基於聯合大舉的共識,據說兩派開始接洽組織結合。關於此事,馮自由有如下記述:

梁啟超因與中山往返日密,漸贊成革命,其同學韓文舉、歐榘甲、張學璟、梁炳光等主張尤形激烈。於是有孫、康兩派合並之計劃,擬推中山為會長,而梁副之。梁詰中山曰:“如則將置康先生於何地?”中山曰:“弟子為會長,為之師者,其地位豈不更尊?”梁悅服。於是由梁草擬一上南海先生書,文長數千言,略謂:“國事敗壞至此,非庶政公開,改造共和政體,不能挽救危局。今上賢明,舉同共悉,將來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愛戴,亦可舉為總統。吾師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娛晚景。啟超等自當繼往開來,以報師恩。”[65]

署名者同門十三人。書去後,各地康徒為之嘩然,指此13人為逆徒,呼之為“十三太保”。除梁啟超外,其余12人為韓文舉、歐榘甲、羅普、羅伯雅、張學璟、李敬通、陳國鏞、梁炳光、譚柏生、黃為之、唐才常、林圭。不久,梁啟超至香港訪陳少白,談兩黨合並事,推陳及徐勤起草聯合章程。徐勤陽為贊成,而陰實反對,因與麥孟華各馳函新加坡,向康有為告變,謂卓如漸入行者圈套,非速設法解救不可。康有為得勸退書,已怒不可遏,接到徐、麥二人來函,立即派葉湘南攜款赴日,勒令梁啟超即往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務,不許稽延。復令歐榘甲赴美國任舊金山《文興報》主筆。13人團體無形消滅,孫、康合作之局亦隨之瓦解。[66]

此事言之鑿鑿,但破綻不少。首先,梁啟超離開日本去美洲,早在計劃之中。1899年5月2日,梁啟超接康有為來函,“極言美洲各埠同鄉人人忠憤,相待極厚,大有可為。而金山人極仰慕我,過於先生。今為大局計,不得不往”[67]。所以他在《汗漫錄》中說:“吾之遊美,期以六月,今背秋涉冬,始能成行,濡滯之誚,固知不免。”[68]至於其決定12月20日出發,直接原因是10月下旬康有為到日本時,被日本政府禁止上岸,此事引起康有為的強烈不滿。梁啟超等人覺得不可能依靠日本朝野達到志望,準備和東京高等大同學校的有志師生前往美洲進行活動,以發展組織和籌集款項,梁啟超認為這是中國存亡的一大關鍵。[69]其航行路線為經檀香山到美國大陸,預計在美國大陸停留半年。[70]而歐榘甲離開橫濱在11月8日,原因是10月27日由他主筆的《清議報》館火災被毀,前往香港和康有為商議後續[71],以後轉赴加拿大。

其次,康有為移駐新加坡,在1900年1月下旬,其時梁啟超已經赴檀香山。而在此之前,梁啟超並未前往香港。

其三,所謂“十三太保”中的羅普,梁啟超指其從來不言革命,所以得到康有為的信任和賞識。[72]而徐勤雖然與孫中山關系緊張,對於革命之說似乎尚無成見,1900年6月,康有為指其和梁啟超一樣,“近來驕謬專橫已極,無事不如此”[73]。保皇會港澳總局在他的主持之下,與廣東的興中會員保持若隱若現的聯系。1902年4月,他又和梁啟超先後向康有為進言,主張“言革”[74],兩人交誼不錯。

正因為存在種種疑點,《梁啟超年譜長編》的簽注者中有人指馮自由“捏造無端事實,詆毀不遺余力……故彼所書關於與任師有關之事,均不足據,似宜盡刪之”[75]。近年來論者也指出此說頗靠不住。[76]

不過,一口否定馮自由的記載還略嫌草率。馮自由各書雖有不盡不實之處,的確保存了不少真相,甚至一些乍看似不可思議處最後證明反而是信史。此事馮並非親歷,不免有道聽途說,捕風捉影,而保皇會在戊戌變法、庚子勤王、與權臣關系等事情上有意歪曲作偽,已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毀屍滅跡難以徹底,仔細搜尋,可以發現不少蛛絲馬跡。

梁啟超到檀香山10日後,致函孫中山,稱:

弟此來不無從權辦理之事,但兄須諒弟所處之境遇,望勿怪之。要之我輩既已訂交,他日共天下事必無分歧之理,弟日夜無時不焦念此事,兄但假以時日,弟必有調停之善法也。[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