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孤立(第2/2頁)

十一月十日在泰山頂上首先祭祀昊天上帝,值得一提的是,這天的祭祀活動,跟在李隆基身邊的是張說極其親信,其余的人全在山下等候。

我再強調一遍,跟在李隆基身邊的是張說極其親信,其余的人全在山下等候。請大家一定記住我說的這些,因為對於後邊事情的走向,這將至關重要。

一天後下山在社首山(今山東泰安市西南)祭祀地神,至此封禪大典全部完成。

我這樣說大家可能感覺會很簡單,封禪大典本身當然還有很多既定的程序,鑒於這並不是我講述的重點,所以不再贅述,即使把那些詳細的程序說出來,相信大家也不一定感興趣,而接下來我要說的則是透過封禪大典,它背後所隱藏的利益之爭。

在張說的策劃和指揮下,整個封禪大殿進行的十分順利,李隆基滿足了內心好大喜功的願望,終於攜刻了自己的豐功偉績,而大臣們則有幸跟著皇帝見識了封禪大典的全部過程,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又能有幾人?

按說事情到這一步,君臣之間皆大歡喜,接下來該是迅速返回工作崗位,繼續該幹的事兒。不可否認張說是這樣想的,但很多人並不這麽想。

只因為一樣東西,那就是前邊我提到過的——利益!

部分人通過這次封禪得到了豐厚的利益回報——升官,這些人是張說的親信。因為在十一月十日在泰山頂上祭祀昊天上帝的時候,李隆基下令張說的親信就地升職。

而部分人通過這次封禪沒有得到豐厚的利益回報,換句話說是沒有升官的人,這些人是十一月十日在泰山腳下等候皇帝陛下的人。

同樣是參加封禪大典的朝廷官員,為什麽張說的親信能上去,我們就不能上去,為什麽張說的親信能夠就地升官,我們卻不能?

沒有人將矛頭指向李隆基,因為他們不敢。但這些人又必須找出一個罪魁禍首,大家好同心協力的進行指責,甚至是痛扁。

所以,張說就成了眾矢之的!

事實上,在十一月十日當天,李隆基下令將張說的親信就地升官的時候,當時就有人站出來提醒過張說這樣做恐怕會引起非議。

提醒張說的是時任中書舍人的張九齡!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七歲能文,三十歲擢進士第二,授校書郎。在開元年間歷任左拾遺、左補闕、禮部員外郎、司勛員外郎等職,開元十年在張說的舉薦下官居中書舍人。

作為張說的親信,張九齡是十一月十日當天就地升職官員中的一個,可是和其他官員不一樣的是,張九齡並沒有因為自己升了官而興高采烈,為此他特意在下山之後提醒張說如此大規模提拔自己的親信,恐怕會引來非議。

我不敢說張九齡當時是不是已經從中預感到了什麽,但對於張說來講這是他唯一扭轉局勢的機會。可惜張說並沒有聽進去,他的理由很簡單:當下的朝廷自己是炙手可熱的人物,而且就地升官的決定是皇帝下的命令,於自己無關。

通過張說的話,我忽然想起了趙麗蓉老師小品中的一句台詞:狂!狂沒有好處!

張九齡的提醒並沒有起到任何效果,但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張九齡是個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人,不過這件事僅僅是他小試牛刀而已,很多年後已經身為宰相的張九齡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差一點挽救了大唐帝國的國運,可惜的是,李隆基同樣重蹈張說的覆轍,沒有聽張九齡的話,關於這件事在後邊我會詳細說道。

至此,張說在群臣的一片指責聲中,漸漸的陷入到了孤立的境地,一年後如果張說再次想起張九齡的話,他一定會懊悔不已。

現在官運亨通的張說當然看不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非議,即使看到了他也不會在乎,還是那就話,他始終認為自己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直到那個強大的對手出現。

這個對手的名字叫宇文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