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強大的對手

宇文融,京兆萬年人,隋朝禮部尚書宇文弼的玄孫。開元初年擔任富平縣(今陜西富平縣)主簿。後來得到源乾曜的賞識,升任監察禦史。

表面特長:理財。業績:解決農民流亡問題,增加國家租賦收入。

隱藏特長:整人。業績:整倒張說。

開元盛世雖然萬邦景仰,但並不是一點問題沒有,在當時困擾李隆基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民的流亡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農民被沉重的賦役所逼迫。

大量的農民被迫逃離原籍,有的淪為流民,有的成為地主的佃戶,使得全國的戶籍大大減少,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財稅收入。如果這個問題無法有效解決,久而久之會成為影響盛世局面延續的危險因素,甚至會產生動蕩。

當時有很多人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卻幾乎無人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這其中也包括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經常為這個問題所困擾,幸好他的身邊還有宇文融。

在張說官運亨通之際,在張嘉貞憤恨不滿之時,在很多人混日子的時候,宇文融在官場鬥爭中並沒有顯山露水,而是開動腦筋想著怎樣解決困擾皇帝陛下的問題。

在經過一番調研和分析後,開元九年(721年)正月宇文融上書李隆基,率先建議檢查搜括逃戶,增加租賦收入。奏疏遞上去立即得到了李隆基的首肯,然後李隆基又讓宇文融詳細制定檢括的計劃。

十二天後他的計劃被批準執行,李隆基同時委任他為推勾使,讓他依據簿籍檢查搜括逃戶。經過短期的治理,效果十分明顯。而宇文融也被李隆基從正八品的監察禦史一下子提拔為從六品上的兵部員外郎。

但宇文融明白,解決農民流亡的問題,並不是僅僅是短期集中治理就可以解決的。所以從開元十一年(723年)八月起,宇文融將括戶、括田及賦役改革結合進行,次年六月,頒發《置勸農使詔》,申明對編戶後的流民免征正稅。並提出提出六年起科的政策,所謂六年起科就是對新登記的戶口,免除六年的賦稅。史書記載當這項政策頒布時,“老幼欣躍,惟令是從“,很明顯是受到廣大農民歡迎的。

從開元十一年一直到開元十三年,在宇文融的治理下,農民流亡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值得一提的是,宇文融雖然在這方面是行家裏手,但他更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多年的治理過程中,他一共任用29名勸農判官,多是幹練人才,確保了治理的廣泛性和科學性。

經過將近三年的治理,到開元十三年,全國共新增戶口80萬戶,據統計新增田地與新增戶口基本成正比,從結果來看,宇文融及他的合作團隊功勞是大大的。

而成功治理農民的流亡問題,也使宇文融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開元十二年(724年)八月,宇文融晉升禦史中丞。半年後又兼任戶部侍郎。從開元九年到開元十三年,宇文融的官職一路飆升,由八品升為從三品,名副其實的連升四級半。

按說張說身為中書令,宇文融身為禦史中丞兼戶部侍郎,從哪個角度看,張說都是宇文融的領導,而且開元十一年的時候,張說又將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並吸收吏部、樞機院、兵部、戶部、刑部五個部門在中書門下,雖然禦史台不在其中,但宇文融兼任戶部侍郎,要說張說是宇文融的頂頭上司也不為過。

然而很多事實告訴我們,官大的在皇帝那裏未必比官小的吃香。

要知道農民的流亡問題一直困擾著李隆基,很長時間以來,沒有人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直到宇文融把這個問題成功解決。在李隆基看來,成功了解決了農民的流亡問題遠比任何問題全都重要,宇文融的成功意味著帝國成功清除了不安定因素,所以宇文融在幾年間能夠連升四級半不是沒有道理的。

從宇文融的升遷速度完全可以看出李隆基對他是多麽的厚愛,但在朝廷的官場中,無數的事實證明了,一個人紅極一時就會引來別人的無限嫉妒,在宇文融大有成為朝廷第一寵臣之際,他的頂頭上司張說倍感不悅。

因為在張說看來,剛剛成功策劃完封禪大典的他才是這個朝廷中最紅的人,現在宇文融居然敢搶他的天王寶座,依張說的性格豈能善罷甘休。

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張說在面對宇文融的時候,總是擺出一副領導的架子,對宇文融進行指指點點。不僅如此,《資治通鑒》上記載說張說厭惡宇文融的為人,而且擔心他過於紅的發紫,從而影響自己在朝中的天王地位,所以張說每次在上朝的時候,只要宇文融發言,張說必然站出來反對,進而壓制宇文融。

史書上沒有記載宇文融針對張說的挑釁有什麽反應,在他最終使出殺招之前,並沒有像張嘉貞那樣挽起袖子準備和張說掐架,從這一點來看,宇文融的素質還算不錯。但前邊我說過,宇文融的表面特長是理財,隱藏特長是整人。在張說咄咄逼人的時候,事實上宇文融那和善的外表下,早已經下定決心扳倒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