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損俱損(第2/2頁)

事實證明,蕭嵩其實是一個不善於搞權術的人,因為這個計劃最終卻將他自己也卷了進去。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十月,蕭嵩突然向李隆基提出退休的申請,雖然當時蕭嵩已將近古稀之年,但由於先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蕭嵩有退休的想法,這讓李隆基有些始料未及。

於是,李隆基就立即召見蕭嵩問個究竟。

“這幾年你做的不錯啊,朕也沒有嫌棄你老啊,為什麽這麽著急想著退休呢?”李隆基不解的問道。

“臣得到陛下的厚恩,在宰相的位置上已經得到了太多的富貴,在陛下陛下不嫌棄臣的時候,臣應該自知之明主動隱退,如果等到陛下厭惡臣的時候,恐怕臣那時已經性命不保,就不可能做到如願退休了。”

言罷,蕭嵩的眼角淌下了淚水。

面對蕭嵩的一番話,李隆基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於是他只得采取拖延的策略,對著蕭嵩說道:

“你請求退休這件事太過突然,這裏邊還涉及到很多事情,你先回去,容朕仔細斟酌。”

“臣遵旨!不過希望陛下能夠理解臣的苦衷,臣已經老了,實在沒有精力再糾纏一些瑣碎的事了。”

蕭嵩說完,叩頭離去!

整個對話能夠表達蕭嵩真實意願的只有這最後一句。

在蕭嵩看來,自己的這最後一句話,一定會讓李隆基聯想到韓休如何對待自己的,從皇帝陛下的語氣中,蕭嵩明白了皇帝其實是不舍得自己退休的,在這種情況下皇帝聯想到韓休的所作所為,必然會認為是韓休逼自己走的,那麽接下來皇帝必然會對韓休有動作。

這就是蕭嵩自認為的一招“以退為進”的妙棋。

他堅信即使皇帝不立即罷免韓休,至少也會心生出這個想法。於是在離開朝堂的瞬間,蕭嵩很為自己的這個計劃感到得意。

但顯然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表演有些過於逼真,以至於這種逼真居然真的把皇帝陛下忽悠住了。

就在蕭嵩洋洋得意,準備看韓休的好戲時,三天後,李隆基的詔書送到了他這裏。

“韓休免職,任為工部尚書!”

蕭嵩激動的差點蹦了起來,要不是礙於身份,他真的想立刻找個沒人的地方,一次樂個痛快。

然而後邊還有一句話:“同意蕭嵩辭去宰相職務,改任尚書左丞!欽此!”

此話一出,蕭嵩猶如從天堂到地獄一般,差一點癱坐在地上。

……

從李隆基的這份詔書來看,我們明顯看出他是明白蕭嵩的部分用意的,不然的話他是不會在蕭嵩只字未提韓休的情況下,將韓休免職。

但蕭嵩的真情逼真表演確實也讓李隆基產生了錯覺,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損俱損。

隨著蕭嵩那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計劃失敗後,開元十四年以來第二屆宰相班子就這樣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結束了使命。

幾乎在蕭嵩和韓休同時被免職的時候,一個人從家中走了出來,在此之前他因為母喪在家守制,如今三年過去了,他接到了來自京城皇帝陛下的詔書,起用他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等於進了宰相班子。

於是他立即收拾行囊,匆匆上路回到了京城,又一次開始了他充滿艱險的仕途之路。

這個人的名字叫張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