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百代畫聖(第2/3頁)

俗話說的好,人怕出名,豬怕壯。事實證明,吳道子同志因為名聲太大,注定會再次引來上層人物的關注,只是這一次關注他的那個人,韋嗣立與之相比完全不值一提,因為這個人是李隆基。

開元二年(714年),李隆基下詔宣吳道子進宮,雖然吳道子內心十分不願意再次被束縛,但皇帝的召見他還是不能不去,於是他背著畫版只身來到了宮廷之中,從這一刻起一直到他去世為止,整整45年的時間,他再也沒有離開過宮廷,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宮廷畫家。

進宮後的吳道子被李隆基賜名道玄,充任內教博士,吳道子再一次不用為生計而發愁了,但李隆基卻為他下了一道死命令:在沒有得到允許作畫的命令時,自己不得擅自作畫。

正是因為這個命令,使得吳道子很少有傳世的作品能夠保留下來,更無真跡傳世,現今我們看到他的畫作大多都是他早年漫遊於長安、洛陽等地在寺廟裏畫的壁畫。

當吳道子聽到這個命令時,差點沒昏過去,當年在韋嗣立府上時,環境已經十分寬松,他尚且感到十分壓抑,如今皇帝陛下已經變相剝奪了他的作畫權力,這在吳道子看來,比終結他的生命還要難受。

於是,在忍耐了些時日之後,吳道子終於向李隆基提出辭職,可惜在那個沒有雙向選擇權利的時代,吳道子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取決於皇帝,他等來的結果是:有詔不許!

直到現在為止我依然弄不明白李隆基可以允許大才子李白離開長安,為什麽就和吳道子過不去,一個視繪畫如自己生命的人,居然不能按照自己的才思去激情澎湃的創作,或許吳道子當時太過有名,甚至可以稱的上是當時第一畫家,李隆基這樣做可能是出於內心深處的占有欲。

當世第一畫家,僅為我所有!在我看來,這或許是李隆基當時真實的想法。

吳道子的辭職沒被批準,但他並不死心,此後幾年的時間裏,他三番五次的繼續辭職,但每次都是被皇帝陛下拒絕,到最後他的辭職信幹脆被李隆基扔進了垃圾桶裏,進而石沉大海。

坦白的講,李隆基雖然為吳道子下達了“非有詔不能畫”的死命令,但他並沒有讓吳道子的畫筆閑下來,要知道李隆基也是個熱愛藝術的人,對於繪畫藝術也有著近乎瘋狂的熱愛,他每隔幾天就讓吳道子為自己作畫,從山川大河到飛禽走獸,從人物肖像到宮廷宴會,吳道子在李隆基的授意下,他的畫筆猶如龍飛鳳舞般,妙筆生花,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既好理於豪放之外。

除此之外,李隆基每次外出巡幸基本都會帶著吳道子一同前往,盡量讓他接受大自然的感召,去豐富他的創作靈感。

開元十二年李隆基封禪泰山時,吳道子陪同前往,回來的時候經過潞州(今山西長治),當人馬走到金橋時,為本次封禪專門開辟的“禦路”開始呈現曲折線狀,李隆基一時間放眼望去,只見數百裏間旌旗招展、羽衛整齊肅穆,不由得生出一種豪邁之情,他立即將他最看重的三位畫家全部找來,這其中包括吳道子、韋無忝、陳閎。命他們三人共同繪制《金橋圖》,李隆基進行了詳細的分工,陳閎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

當畫作繪成後,李隆基對吳道子所畫的部分尤為贊嘆,當時世人稱之為“三絕”。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道子逐漸轉變心態,他開始有意識的逐步適應宮廷這種受約束的生活,幸好李隆基始終沒有讓他的畫筆停下來,事實證明,吳道子能夠成為當時繪畫領域第一人,絕不是吹牛,在宮廷束縛中他的畫技依然能夠不斷精進,這本身就說明吳道子的天賦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吳道子居然成就了他一生的代表作品,這就是著名的《天王送子圖》。

《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依據佛教著名經典《瑞應本起經》描寫的釋迦摩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後,其父親凈飯王和母親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所繪制的畫作。

李唐王朝雖然崇尚道教,但因為其開放包容的胸懷,所以當時對佛教並不排斥,從李隆基為吳道子下的死命令來看,《天王送子圖》應該是吳道子在李隆基的授意下所做。

這幅畫作分為兩段,第一段有兩位騎著瑞獸之神奔馳而來,天王雙手按膝,神態威嚴。隨臣侍女態度安詳,武將則欲撥劍以防不測。人物雖多,表情名異,一張一弛,很有節奏起伏。第二段是凈飯王小心翼翼的抱著兒子,摩耶夫人緊隨其後,人物身份、心理、形態刻畫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間的沖突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