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三波攻擊(第2/2頁)

李林甫明白,前兩波攻擊自己出手夠狠,雖然是在李隆基的默許之下,但太子李亨的地位依然穩如泰山,他十分清楚李隆基的內心所想,如果這一次自己依然沖鋒在前的攻擊李亨,他不知道李隆基會是個什麽反應,也許會產生反感。

所以,這一次他決定將自己隱藏在幕後充當一個操盤手,派一個馬前卒在前邊趟路。

於是他讓自己的親信,曾在王忠嗣轄地內任職的濟陽別駕魏林上疏李隆基,誣告王忠嗣說自己自幼深養宮中,與太子李亨交好,準備起兵擁立李亨為帝。

我堅信魏林的誣告之詞是拜李林甫所賜,不過這也證明了兩點,一是李林甫在攻擊手段上有些江郎才盡。二是他這次將自己隱藏在幕後,確實很有自知之明。

前邊我說過,在政治鬥爭中,同樣的招數使用兩次會讓人感到厭煩,或許是李林甫已經預感到了什麽,所以這次將自己隱藏起來也有一種自我保護的心裏。

事實證明,在魏林的奏疏遞上去之後,李隆基的態度和先前大不一樣,他不僅沒有再一次默許李林甫繼續展開打擊,而且親自為李亨進行辯護,他認為李亨作為太子生長在深宮之內,沒有機會與外人同謀,魏林說的話都是胡扯。

李隆基的態度等於制止了李林甫對李亨的又一次攻擊,但他卻將王忠嗣從邊境召回,以他在石堡城之戰中消極為理由,將他下進了大獄,讓三法司共同審理他。從李隆基的做法來看,王忠嗣很難逃過一死,幸好接替他隴右節度使職位的,也是其舊將的哥舒翰極力死諫,甚至甘願以官職換取王忠嗣這條命,才使李隆基受到感動而免去了王忠嗣的死罪,將他貶為漢陽太守。第二年,王忠嗣暴卒而死,時年45歲。

李林甫對李亨太子集團的第三波攻擊,相比於前兩波攻擊來講,其沖擊力削弱了很多,但卻將李亨的首席嫡系成員,也是最具軍事實力的王忠嗣成功打掉,從結果來看,收獲可謂不小。

但從李隆基的態度來看,這一次他明顯有搞平衡的色彩。

前兩波攻擊已經使李亨集團受到了重創,從李隆基方面來講,其內心對李亨的猜忌之心得到了緩解,但李隆基有一個不能突破的底線,那就是只要李亨沒有犯下大錯,他的儲君之位是不能動搖的。

坦白的講,李林甫發動的第三波攻擊很沒有創意,所以李隆基制止了他,這等於保護了太子李亨,但另一方面李隆基對支撐整個朝廷運轉的首席宰相李林甫,有一種本能的依賴,這源於李林甫很會巴結,也源於他確實能幹。

所以李隆基在制止李林甫第三波攻擊的同時,也必須要設身處地的考慮他的感受,因為李隆基十分清楚的知道,由於一日殺三子事件,導致李林甫和李亨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甚至從某種角度而言,作為臣子的李林甫其實處於弱勢地位。

在我看來李林甫發動的兩波攻擊,李隆基能夠默許,出於打壓李亨的同時,也是為了給這個自己仰賴的首席宰相以足夠的面子,畢竟帝國的整體事務還要依靠他,但第三波進攻讓李隆基明顯感覺到李林甫有些得勢不饒人,所以他制止了李林甫,而將王忠嗣下獄,則是為了讓李林甫的心中得到些許安慰。

如此看來,高高在上的李隆基在那個特殊的時間段,注定要為一日殺三子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付出彌補的代價,對於整個帝國而言,其實他是在帝國的現狀與未來之間做一個平衡的調整。

從結果來講,李隆基達到了目的,但在不經意間卻讓李林甫卻陷入了一個窘境,自此之後一直到天寶十一年李林甫去世為止,雖然他試圖繼續想多次扳倒太子李亨,但始終未能如願,而太子李亨雖然保住了地位,但因為先前的三次打擊,使他在此後的日子裏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種日子一直到十年後他在靈武稱帝方才結束。

好了,關於李林甫專權的一些事情我們先講到這裏,當然李大人的故事依然沒有結束,在介紹他接下來遇到生命中克星的故事之前,我們暫時先遠離朝廷的你爭我都,將目光投向遠離大唐帝國疆域的中亞地區。

因為在那裏,一場對伊斯蘭文化和盛唐文化影響至深戰役即將打響。